高功能孤獨癥兒童的特征主要包括有認知功能不均衡、語言及溝通障礙、興趣狹窄、注意力分散、不良行為及社會交往障礙。
高功能孤獨癥兒童的社會交往障礙表現為:
高功能孤獨癥兒童往往不合群,在與小同學的交往中,有些高功能孤獨癥兒童會接近其他孩子,并試圖建立起友誼,但他們的能力因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受到限制。如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投向其他孩子,不理解對方的感情反應和需要,不能很好地理解對方的非語言性表達,如點頭、微笑、瞪眼等,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與人交往的愿望,往往通過摟抱、拉扯等動作來表示,反而引起別人的反感與排斥,結果還是遭到孤立。高功能孤獨癥兒童也是在所有孤獨癥兒童中可以最大限度回歸主流社會的,高功能孤獨癥兒童的社會交往教育訓練是異常重要的。
(一)培養交友的興趣,創造友愛互助的集體氛圍。?高功能孤獨癥兒童不同于一般的孤獨癥兒童。絕大多數高功能孤獨癥兒童他們的認知能力甚至超出常人,具有極強的數字記憶能力、美術、音樂等特殊能力,但是他們對人、對周圍環境卻不感興趣,甚至是拒絕認識,因此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就會很弱。所以在學校里,老師就要訓練他們對指導老師感興趣,對同伴感興趣,對參加集體活動感興趣。?學校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場所之一,孩子在這里會對秩序、規則、道德等建立起初步的認識,老師的態度會對其他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由于高功能孤獨癥兒童智商正?;蛱幱谶吘壷巧?,且具有較好的認知能力或認知潛力,因此,具有與正常兒童一起學習的前提條件。?所以在這種前提下,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都來關心幫助孤獨癥兒童,主動和孤獨癥兒童一起玩,這會起到兩方面的效果:對于孤獨癥兒童來說,他和大家在一起會產生愉快的體驗,有助于擺脫沉溺于自我世界的傾向;而對于正常兒童來說則可以滋養一顆仁愛之心,而這些恰恰是獨生子女身上較為欠缺的。?老師更可以在班上選擇幾個有威望或人緣好的孩子,有意識的讓他們與孤獨癥兒童建立起玩伴關系,幫助他提高交往能力。
?。ǘζ洳涣夹袨樵趯捜莸幕A上加以引導。孤獨癥兒童在社會交往上所表現的行為差失,常是源于他們大多不會解讀別人的反應,更不會做出恰當的反應。如有些孤獨癥兒童在老師講話或上課是常常會下座位,是因為他不理解為什么非要坐在那聽講,而不能到旁邊去玩玩具;有的孤獨癥兒童有拉扯或拍打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可能是想跟他們玩,卻不知道該怎么樣表達;有的孤獨癥兒童尖叫則可能是為了引起他人對自己的注意,或者是因為他已經感覺沒有能力控制目前的狀況而對內心產生壓力做出的一種宣泄;等等。?對于這些行為,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對其寬容一些,不要立即采取嚴厲批評。但是并不意味著任其差失行為發展下去,應該想辦法探究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幫助他糾正。如果他想引起別人的注意,老師可以教他走到伙伴面前打招呼;對于上課是愛下座位的孤獨癥兒童,老師可以安排他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發現他開小差或想下座位時及時制止他。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