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用的角度,我們可以簡單地把行為分析的基本原理分為三大塊,分別是強化策略,刺激控制策略與厭惡控制策略。聯合對行為的功能分析,一起構成了臨床行為控制技術的核心技術。強化策略包括強化,消退,區分強化,強化程序(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以及影響強化物效能的基本因素等等。本篇重點介紹強化策略中有關強化的部分原理。
什么是強化呢?強化:是行為分析技術中最基本的一種操作程序,它指的是,利用強化物來增加某行為出現的頻率。強化物:任何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事件:
1)繼某一行為之后;
2)增加該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
強化原理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方說嬰兒咿呀學語時,我們會不厭其煩地重復地教她發“bABA”或“mama”的音,一旦她模仿我們發出了該音,哪怕只是含含糊糊,只有父母能夠分辨清楚的發音,做爸爸媽媽也會高興地親她,擁抱她,撫摸她。高興的神情也同樣是寫在臉上的:眉毛彎彎,會心的笑容。在這個簡單的例子里,包含了兩個強化的過程:對嬰兒而言,她的咿呀學語的行為得到了媽媽親吻,擁抱,和高興地注視她等一系列反應。如果媽媽的這些反應是她所樂見、喜歡的,那么她咿呀學語的行為就會增加,因此咿呀學語的行為就被媽媽的社會性反應這個增強物所強化;對媽媽而言,教嬰兒發音,親吻,擁抱,高興地注視嬰兒,嬰兒就高興地模仿并注視媽媽或爸爸,如果嬰兒的模仿發音和對爸爸媽媽的注視是父母所期望的,爸爸媽媽就會更加起勁地教她和與她互動,那么我們同樣也可以說,爸爸媽媽教嬰兒模仿發音的行為和情緒表現也同樣被嬰兒的模仿發音和對爸爸媽媽的注視這個社會性的強化物所強化。再比如,幼兒階段,孩子可能會拿筆在紙上亂涂亂畫并把他的作品顯示給您看,如果您表現得特別高興,為他自豪的樣子,那么他涂鴉并展示給其他人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在這里,您對孩子涂鴉給您看的社會性反應就是他涂鴉并展示給其他人的行為的強化物,我們說他的這種行為被我們的反應所強化。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理解,強化是一個過程或者程序,而強化物是一種事件:它可以是社會性的反應,像上面的例子中所提到的,包括贊同,注意,關切,詢問,微笑等等;也可以是孩子愛吃的食物,如糕點,糖果等等;也可以是孩子喜歡的玩具或游戲:如積木,玩偶,魔方,音樂盒等等;還可以是某些活動:如郊游,看電影,舉高高等等??梢?,強化物在生活中有豐富多彩的形式與表現。
需要我們高度注意的是,當我們與孩子一起“打江山”(教他某種良好的習慣,禮節等等)的時候,我們通常還不缺乏對孩子好的行為的注意(尤其0到3歲這個階段),比如,他聽我們的指令做了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我們可能都會很激動,又是擁抱親吻,又是糖果糕點的給他。但是一旦江山已得(能夠做到我們預期的反應),我們往往走向另一個極端,只有當他做出什么我們非預期的行為來時,我們才會注意到他(我們可以有成千上萬個理由這樣做)。有研究發現,人們對不良行為的關注比對建設性行為的關注高出3到4倍。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們在不經意之間,消退了建設性行為而強化了問題行為。
舉幾個不合理應用強化的生活實例來說明問題:
孩子吃飯時如果不挑肥,不揀瘦,不落飯,不磨蹭;大家各吃各的,甚至沒有人會注意到還有個孩子也在同自己一起吃飯??墒侨绻坏┧_始挑肥揀瘦,或者把飯灑得到處都是,或者磨磨蹭蹭,邊吃邊玩,而且如果這時您正等著全家吃完飯趕緊收拾妥當后做點自己的事情;恐怕您的眼睛里緊盯著的肯定就只剩下他的問題行為了。很多家長都會反映,孩子催一催,動一動,你不嚷,他不吃,似乎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吃的快點。而事實上,從一段時間來看,他吃飯是越來越拖,問題是越來越多。
再比如,帶孩子到商店,他喜歡某個東西,給您說他想要,您不理他(您也可以有成千上萬個理由這樣做);如果他撒潑打滾,不給不罷休,您就滿足他(您同樣有成千上萬個理由這樣做)??摁[,發脾氣的行為暫時終止了,可從一段時間來看,他在同樣情境下的問題行為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了。
誤用強化不僅僅是我們平凡老百姓才會犯的錯誤,連美國總統也不能避免:前總統尼克松與亨利基辛格在橢圓形辦公室討論一些外交政策。他的愛犬走進來并開始咀嚼地毯。尼克松命令它停止,那只愛犬沒理會他,繼續咀嚼,總統又命令它停止,它咀嚼的更加帶勁。最后,尼克松從抽屜里拿出一塊狗餅干仍給他?;粮裾f,總統先生,是您教會了那只狗去咀嚼地毯。
續篇將探討消退的原理。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