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紹:
自閉癥是怎樣的一種疾???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從沒有遇見過,直至寶寶(化名)的出現。他是一名自閉癥患者.
自閉癥也叫孤獨癥,即人為地自我封閉于一個相對固定與狹小和環境中,由于隔絕了人的交往而產生的遲到是障礙的癥候群。剛開始時,寶寶一日活動無法正常,原因是他只認教室,孩子們要去戶外活動,寶寶就興奮異常,發瘋似的到處亂躥,迅速奔向校門,再奔向水池,跑來跑去,到處飛奔??吹胶⒆芋@慌地表情與眼神,我趕緊將他抱起,撫摸他的頭,輕柔地說:“來吧,我們休息一下,老師在?!狈谖业募缟?,寶寶好像得到了堅實的依靠,“老師在”也讓孩子的心里得到了安慰,慢慢地平靜下來,于是我牽著他的小手又回到他熟悉的教室,陪著他講故事,玩玩具。一次又一次母愛似的給予,身體的接觸體膚的親近,寶寶漸漸地對我有了好感和我親近起來。每天清晨來園,他會奔到我身邊,讓我牽他的手,到我腳上坐坐,“傻傻”地朝我笑。孩子的動作,表情雖然幼稚,但我能感受到他對愛的回應。愛在人類各種需要中居于首位,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孩子健全人格的關鍵所在。對于患自閉癥的幼兒來說,愛就是安全的保障。我對他特殊的愛心,感染了班中的幼兒,寶寶搶了別人的玩具就走,孩子們會原諒他,寶寶摔倒了,孩子們會扶起他,進盥洗室,孩子們又爭著幫寶寶洗手、幫助他,善良、友好的孩子們和我一起為寶寶創設了一個愛的精神環境。
在與寶寶的接觸中,我發現雖然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障礙,但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師應當理解孩子,先不要生硬地去要求孩子適應集體,而應主動地進入他的精神世界,察覺與體恤孩子的各種需求,不僅是生理的、身體上的,更重要是心理、個性發展上的需求,按孩子本來面目發現、了解他,孩子便會在愛的感召下被喚醒、被激勵。
寶寶的運動量很大,很喜歡到操場上玩,我們就特別引導他與普通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在活動中鼓勵普通孩子與他交流。老師也有意識地他與普通孩子一起交流,讓他們跟著普通孩子一起學習排隊,如滑滑梯是他們喜歡玩的一種器械,如果教師放任讓他們自己玩,玩了兩下他就不高興玩了,因此,在活動時我請班級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并和他交流,引導他游戲。由于自閉癥幼兒的精力非常的充沛,午睡是他最難熬的一段時間,以前一直是在小床上翻來覆去,有的時候還自言自語或者擺弄一些一切可以玩得東西,我只有輕輕的拍他的背,哄她入睡,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幼兒已經可以安靜的入睡了。
自閉癥幼兒不會與其他幼兒交往,他們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獨立的環境中,無人懂得他們的情感。因此,在集體教學時,孩子們都已準備好了開始教學,可是寶寶卻依然坐在建構區中玩塑料積木,手拿兩塊小積木,移來移去,看似非常的專注,對其他人的活動根本不在意,無動于衷。我一邊叫著他的名字,一邊走過去,拉著他的手坐在孩子們中,對他輕輕地說:“現在我們要講故事了,寶寶看看圖片上有什么?”寶寶用他無神的眼睛東張張,西望望,一言不發。一日生活中,更多時是我說得口干舌燥,孩子毫無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有時看著我,這給了我極大的推動力,使我持之以恒。于是,我主動尋找時機和他對話,來園、桌面、活動、午餐、活動間隙都可以讓我與寶寶說上幾句。孩子有反應,說明他聽得懂,要激發他開口說話的興趣,我對他講些什么更好?什么內容是孩子關心或感興趣的話題?通過觀察我根據孩子的面部表情來判斷,當圖片或熒幕中出現孩子感興趣的形象時,他會看著,并自言自語,我馬上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告訴他小動物們到哪兒去?發生了什么事?引導他開口說話。通過開口講話,來提高李懌琛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兒童語言的發展與其他認知過程密切相關,語言的學習過程也是概念形成思維發展的過程,對話是最恰當的方式。以語言教育為載體對幼兒智力上進行引導,孩子慢慢地向正常幼兒轉變。
二.案例敘述
情況分析:
寶寶的跟蹤教育已半年了,孩子現在已能適應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安靜地聽講,但不會回答問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幼兒不愿自己動手吃飯、穿衣,還需引導;幼兒開始能和同伴一起玩耍、游戲,交往時幼兒不會與他人商量、協調,往往自己的方式來獲得他人的玩具,這些問題都將在本學期加以引導。
二月份:
案例1:
開學了,由于幾周幼兒沒來幼兒園,寶寶一進教室,臉上咪咪笑情緒愉快地在桌面進行搭建活動,到了吃點心盥洗的時候,孩子們魚貫地進洗手間,可是,寶寶卻懶懶地坐在椅子上,不愿動步,叫他去小便,他嘴里直嚷道:“不小便、不洗手、不去?!蔽揖蛯λf:“看看你的手,指甲里黑黑的,都是細菌蟲子,等一會吃餅干,蟲子就會鉆進你的肚子里,會牙齒痛,也會肚子痛,李老師幫你把指甲剪掉 ,自己去洗洗手”。我利落幫他剪掉指甲,看到臟臟的指甲一片片地落地,孩子懂道理地走進盥洗室,自己洗手去了。
案例2:
今天的我們在講關于洗手的問題,當孩子們排隊時,我有意讓他坐在第一排的中間,當孩子們坐下后,寶寶看看左邊,又看看右邊的同伴,感到異常的興奮。談話中,在我的一個個問題的引導下,孩子們踴躍地舉手,寶寶只是乖乖的坐著,我馬上問他“寶寶,這是在干什么?(我做出洗手的動作)”“洗手,洗手”。寶寶認真地回答,我讓孩子們給他一陣熱烈的掌聲。
小結:通過一個月的觀察與指導,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由于在家,家長的溺愛等諸多原因,造成幼兒自理能力有所退步。因此,此月重點進行家園聯系,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同伴間的生生互動,帶動起幼兒掌握簡單的生活技能。但是現在孩子不愿學習、不愿接受,學習非常困難,將在下月中繼續引導。
三月份
案例1:
每天的早晨, 孩子們來到教室,非常高興地投入到各個區域中,開展活動。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活動效果也就更明顯。寶寶對橡皮泥特別有“好感”。喜歡玩橡皮泥,在他爺爺和老師的引導下,雖然不能像其他幼兒完整的制作,但他也能玩出自己的樂趣。寶寶每天有爺爺接送,到幼兒園的時間總是固定在8:30左右,此時我班幼兒已基本到齊,因此當他來到教室看到一桌子玩橡皮泥的孩子,沒有他的位置,顯得非常懊惱。第二天,八點剛過,我們教室門前就出現了寶寶的身影,他立刻來到桌邊,玩起橡皮泥。他的爺爺也樂滋滋地告訴我,昨天那沒有玩到,今天一清早,就說要早一點到幼兒園來“搶位子”。因此,也讓我看到活動的快樂深深地吸引著每個幼兒。
案例2:
今天是我班的繪畫活動時間,明明(化名)小朋友看到放在桌上的蠟筆,就高興地說:“蠟筆,蠟筆”。并立刻把蠟筆拿在手里,又馬上在紙上畫起來,看到此情景,我拿下他手中的筆,輕輕地對他說:“我們先把筆放好,等一會兒李老師請你喝小朋友一起畫畫?!蔽野才潘谖业纳磉?,談話結束后,孩子們繪畫起來,我就開始觀察寶寶,他的膽子非常小,胖胖的小手硬拿著蠟筆, 神情十分專注。他認真地在紙上畫了許多的彩色線條,我在所有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又在紙上給他畫個大大的五角星,他非常開心。
階段小結:經過一個月的觀察和引導,發現寶寶比起以前“難帶”多了,他現在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興趣,對教學活動已顯出積極性。但是他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暫,也可以說在教學活動的開始階段雖然是被動的進入,可是效果已顯現出來。下個月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引導。
四月份
案例1:
這幾天,寶寶來園后,就往圖書架走,打開密封袋,拿出各種各樣、顏色鮮艷的“汽車”來玩。這些“汽車”是我用來給幼兒們進行珠算練習時用的,也可以投入到角落活動的計算區內。幼兒非常喜歡,寶寶也非常喜愛。他手里拿著“汽車”在教室里走來走去,好像在開汽車,他又會把“汽車”貼在大黑板上,像老師在演示教具,移來移去,時常又拿起教棍,口中念念有詞,像自己扮演老師在上課。對于寶寶的教育,我是采取比較“寬松”的教育態度,我始終相信無論正?;蚴怯腥毕莸挠變?,他們都渴望有充分的活動自主 ,有寬松的心理環境,這樣才會有利于他們的發展,寶寶也一樣。
案例2:
我班幼兒都喜歡上識字課,在教學活動中每個人都能仔細、安靜地聽老師講,可是寶寶就是安靜不下來。今天的識字活動,我請他坐在順順(化名)的座位上,活動開始先提醒他,提出活動的常規要求,他理解了我的要求后,不再大聲的嚷嚷。幼兒們集體朗誦時,我也要求他跟著大家齊聲念。嚴格的常規起了作用,這節課中寶寶安靜了,上課的紀律也好了許多。
階段小結:這個月中我主要是在各類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引起他的興趣與注意力。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寶寶稍稍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可是幼兒往往今天講了,他作到了,明天他又忘了,這也說明幼兒需要時間來培養,更需要加以鞏固。
五月份
案例1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故事,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了故事書,幼兒們一起看讀,并幫助幼兒記住故事情節。寶寶安靜地坐在幼兒們的中間,一聲也不響,但是兩個眼睛卻東張西望,說明幼兒沒有注意在聽我講話,請他回答問題,講不出,只能跟著同伴“鸚鵡學舌”地說話,進行口語的表達練習。最后,我請每個組的組長按慣例上來拿圖書,寶寶忽然跑上來,說“李老師,書”,一邊說一邊把大疊的書本搶在懷里,又來到桌邊,發給同伴一人一本,他的舉動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是否是我一直讓他為集體做些好事激發起了幼兒的積極性?這有待我的進一步觀察與分析。
案例2
一清早,我班幼兒都在操場上鍛煉身體,孩子們拿著皮球又是拍又是投,寶寶非常高興地來到同伴們的中間,跑了一圈后,一個人就笑瞇瞇地坐在了臺階上,看到他那天真的神情,我相信誰都會對他產生憐惜之情。
階段小結:經過一個月的觀察與引導,寶寶在對集體活動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是他的“興趣”參與又與其他的幼兒不同,程度是非常淺的。目前,他能安靜地進行活動,口語表達上也會跟著他人一句一句地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下個月我將繼續對此方面重點引導。
六月份
案例1
吃過午飯,孩子們在自己的椅子邊拿出玩具相互的玩耍起來,有的在玩數碼寶貝、有的在玩變形金剛等,寶寶飯還沒吃完,慢吞吞的,可是他的眼睛卻不時地朝著玩耍的孩子看,心早就飛到他們那兒去了。此時,我來到其他組巡視幼兒的午餐情況,只見寶寶離開自己的座位,奔到小羽(化名)的身邊,和她一起看名著《丑小鴨》。我明白孩子的興趣,但是我也要正確的引導他。我馬上告訴他先把飯菜吃完再去看書,這樣老師才喜歡。寶寶聽懂我的意思,開始大口大口的吃飯,一會兒,飯菜就吃完了。
案例2
隨著夏天的到來,自然角的動植物多了起來,孩子們把家里的叫蟈蟈也帶到了幼兒園,放在飼養角上讓大家一起觀察,隨著蟈蟈的叫聲,孩子們都被吸引了過來,我馬上抓住時機,向幼兒介紹蟈蟈的習性,告訴幼兒蟈蟈最喜歡吃毛豆子。寶寶也同樣對蟈蟈產生了好奇心,悄悄的走過去看,當我把蟈蟈籠子遞給他時,他卻又害怕的逃走了。我安慰孩子,悄悄地問他“它叫什么?”“吃什么?”平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寶寶,一下子就說出了它的名字,使我吃驚不小,也使我感到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學期總結:
開學初,我詳細地分析了寶寶的現狀,分析了他的家庭教育環境,并據此制定了學期的目標。本學期,按照目標逐條落實到月目標中,加以實施。經過一學期的觀察與引導,我發現寶寶變得懂事了、聽話了,固執的個性改掉了許多。上課時間,只要輕輕地牽著他的手,他就會聽話的坐到同伴中間;自由活動時間,他會友好地與同伴玩耍,而不再爭搶他人的玩具。平時,他還能為老師、為同伴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收放餅干桶、整理好桌椅,孩子非常愿意參與其中,同時,他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與快樂。我并覺得他在班級中應該享有著與其他幼兒同等的權利,參與活動、參與游戲。針對他的情況,我利用集體活動和個別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多與幼兒聊天、談話,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許許多多日子的相處,愈發使我感到孩子的樸實與憨厚,也使我覺察到他的點滴的進步。我為幼兒感到驕傲,也同時為自己加油,不斷努力,使幼兒能早日恢復正常。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