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采嵌入型單一個案研究設計,以一位目前就讀于新竹縣某國小啟智班六年級的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為研究對象,依據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六個訓練階段,探討個案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各個階段的達成時間以及達標率、增強物的運用、以及行為問題的出現等情形。雖然,本研究因時間及人力的限制,僅完成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前四個階段,但由研究結果顯示,個案在這四個階段正確的達標率均高達90%以上,而且在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的達成時間分別只有4天和5天,由此可見個案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完成的速度很快。第三階段因步驟較多,達到標準的時間共計20天,但正確達標率仍高達90%,第四階段雖只完成第一個步驟,但正確達標率仍高達90%,而且達成的時間也只有8天。
在增強物的運用方面,本研究也發現個案喜愛形狀近似「圓形」的增強物,因此,研究者在這四個階段的增強物包括小饅頭、曼陀珠、洋芋片、mm巧克力、QQ水果軟糖等,研究結果也顯示,這些增強物的使用能增進個案學習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成效。此外,本研究結果也發現,經由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能有效減少個案吃樹葉及吃紙的問題行為,甚至在第一階段開始訓練起,直到本研究結束后,個案這二種問題行為皆不再出現,但對于個案折粉筆及玩水的問題行為仍未明顯減少。
二、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研究者提出以下的建議:
(一)本研究結果顯示運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能有效增進智能障礙兒童的溝通能力,因此,特教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嘗試運用這套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以增進無口語溝通能力的智障兒童的溝通能力。
(二)本研究結果也發現,在運用這套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時,選用適當的增強物能增進訓練的成效。因此,教師或訓練人員在運用這套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時,應詳細調查適合身心障礙兒童的增強物,以期能有效增進其學習動機和訓練成效。
(三)本研究的訓練情境為個案上課的教室及知動教室,因限于時間關系未能探討個案將此種溝通能力類化到家中的效果。因此,如果也能讓家長參與學習此套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將能增進身心障礙兒童的溝通能力及情境類化的效果。
(四)本研究因時間及人力的限制未能將此套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完整訓練完畢,再加上本研究僅以智障兒童為研究對象,因此,建議未來可針對其它類型的身心障礙兒童,并將此套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的六個階段完整訓練完畢,以便更能深入了解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對增進身心障礙兒童溝通能力的成效。
(五)無口語溝通能力的身心障礙兒童多數伴隨行為或情緒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由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能有效減少個案吃樹葉及吃紙的行為問題,但對于折粉筆及玩水的行為仍未明顯減少。因此,建議后續研究者除了運用這套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以增進身心障礙兒童的溝通能力之外,也應增加對問題行為的功能性分析,以便能確實了解問題行為的發生原因,進一步找出有效的策略以減少之。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