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閉癥的語言發展遲滯,導致其難于溝通與交流,但只要早發現,早干預,對其改善越有幫助。我們先撇開自閉患兒的一些異常舉止不說,自閉癥患兒同正常兒童一樣有學習能力發展上的不足,這些學習能力的不足,通常是阻礙他們學習的最大障礙,也是行為異常的癥結所在。那如何去指導訓練他們呢?
首先,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
1、 調整家庭成員心態
2、 舒解家庭的壓力
一般家庭在得知孩子為自閉癥或是自閉癥傾向時,多會造成有形無形的壓力,通常焦慮、緊張、無助,甚至埋怨自己或家人,對問題的解決毫無意義,患兒的狀況不是父母所造成的,此時更重要的是正確調整心態,視之為不可避免的現實,更加團結起來一起合作幫助患兒,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3、 創造適合患兒的學習環境
指導、訓練自閉患兒時,要靈活地創造適合的學習情境,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其次,教學方法與技巧
自閉患兒在學習新的事物時,會抵觸正常學習方法,對新事物冷漠,當指導者方法不當時,容易讓患兒產生不適應的行為,包括發脾氣,無法表達情緒或拒絕時的自我傷害或傷害指導者,如果這些行為出現頻繁或強度很大,便會干擾他們的學習與訓練,效果也打了一個折扣,怎么辦呢?
1、 利用患兒喜歡的視覺玩具或依賴的物品作為誘餌,以幫助患兒配合。
2、 盡量將指導、訓練項目分成若干個小部分,逐一學習。
3、 指導者說話語氣要堅定,音亮大而慢,指示內容清楚、簡單,不要讓他們同時完成兩個指令。
4、 獎懲要分明,最好即時獎懲。
5、 重疊式階梯型強化。
以下幾種對自閉癥教育訓練時常用的方法:厭惡法、擁抱法、互動法、游戲法、行為法、冷卻法等。
最后,教學內容的選擇及系統性
自閉癥兒童不同于正常兒童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及相應的溝通能力,因此在教材內容上的選擇及達到的要求都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常由易而難,由簡入繁,不斷重復,不斷強化,以幫助自閉癥兒童提升學習能力。在進行指導、訓練時,指導者要了解:
1、 兒童能否聽,先撇開句意或指令的理解不談,兒童能否聽與否可從日常生活中獲知或到醫院進行聽力測評。
2、 如果“聽”沒有問題,兒童發音與否就在于其構音能力的好壞,構音問題與大腦感覺動作功能的發展有關。因為感覺動作功能操縱著發音器官,包括胸腔、腹腔、聲帶的運作,及下顎的輔助,舌、頭、牙齒、嘴唇之間的配合。 因此,感覺動作的訓練也是相當重要的,指導者在感覺動作訓練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訓練和行為訓練,效果佳。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