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童要離開家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去,接觸新環境、新老師、新伙伴,就會感到緊張,產生失落、懼怕不安全的感覺。這時對親人的依戀感特別強,就會產生“分離不安”的情緒。 自閉癥兒童有時也是如此,家長要想消除自閉癥兒童的分離不安,需要老師、家長、的密切配合。通過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老師與家長做好溝通。通過面談指導家長如何幫助孤獨癥兒童順利度過‘適應期’,給家長提供一些建議:
1 、請家長多和自閉癥兒童說說學校的話題,比如老師、小朋友、玩具、游戲等,以引起自閉癥兒童對學校的興趣。
2、家長送孩子時,每天要放心的離開學校,面帶微笑的與孩子說“再見” 。用自己的良性情緒去感染孩子。
3、告訴老師孩子的喜好,及一些特殊的需求,以便老師能更快的了解孩子,幫助孩子度過適應期。
4、家長可以帶一些孩子最心愛的玩具來玩,這樣會使孩子對學校產生一種親切感。二、讓孩子放松,給孩子自由,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逐步適應環境和老師。
老師應該給予孩子其寬松的環境,不要禁止孩子的自我活動,否則容易降低孩子活動的動機,在他進行自我活動時老師要細心的觀察孩子的活動,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恰當參與進去和孩子一起互動。
大多數孩子剛到學校時都會有哭鬧的現象,只是有的孩子的行為表現明顯,有的孩子不明顯而已。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和老師都不要過于擔心和急躁,因為這是孩子的一個很正常的心理過程。這時,我們不要急于去哄勸孩子,更不要讓孩子干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要給孩子自由,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在這個環境中是安全的,不受限制的,這樣孩子會慢慢平靜下來,接受新環境。
有的孩子對環境的變化不敏感,但對老師排斥現象明顯,我覺得這也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表現,面對不熟悉的人,孩子總覺得別人會傷害他,所以就會有很多孩子在上課時,家長送孩子時的幾分鐘哭鬧,不愿進教室,拒絕別人的肢體接觸。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我們不要強制性的去接觸孩子,可以通過玩具逐步的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如把積木放地上,讓孩子撿積木并放進積木筒,這樣一點點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如果孩子拒絕就不要再靠近,這時老師應在旁邊仔細的觀察孩子,看孩子的表情,看孩子的動作、眼神以及是否有尋找玩具的表現,是否有和小朋友交往的意識等,如果這時孩子遇到一些困難,老師應給予幫助,并立即與孩子保持孩子覺得安全的距離,這樣有助于建立孩子對老師的信任感。
三、給孩子關心和愛。
幾乎每個孩子都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父母的懷抱是他們安全的港灣,孩子剛到學校,教師不僅是教師,更要像媽媽,教師應用親切的態度,摯心的愛,溫和的語言,溫柔的撫摸與熱情的擁抱喚起孩子愉快的情緒,讓他們對教師產生依戀感。像媽媽那樣去關心照顧他們,使他們慢慢的喜歡老師和小朋友。讓孩子們感覺到在學校就像在自己的家里那樣無憂無慮的活動。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
有時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擁抱都可以打動孩子,取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在以后的教學中就可以省下很多誘導的時間,也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四、開展豐富多樣的游戲,讓孩子體驗快樂。
老師應該帶領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游戲(根據孩子的興趣去發展游戲),牢牢的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點,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個個發出會心的笑聲,早已把陌生感拋到九霄云外去了,讓孩子在快樂的游戲中激發了對老師的依戀感,極大的增進了師生的感情,加深了孩子對學校生活的喜愛程度。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