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高,我就把你吊在樹上你喜歡咬手,我就咬你的手你喜歡撞墻,我就抱你撞墻,有些孩子喜歡咬手,她就親自去咬孩子的手;有些孩子喜歡撞墻,她就抱著孩子的頭去撞墻;有些孩子怕高,她則把孩子吊在樹上讓他“恐高”……這不是恐怖片,也不是暴力片,而是針對自閉癥患兒采取的特殊訓練干預。創新這種教學方法的是學臨床兒科、有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賀小燕,她的“厭惡療法”,采取另類“暴力”施教,治療兒童自閉癥。據稱幼兒園共收治了960多名孩,已有10人回歸正常。(新華網7月11日)
兒童自閉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據統計,我國自閉癥發病率上升速度驚人,已由原來的萬分之三至五上升到千分之一點五。孤獨癥不再是罕見疾病,正成為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最常見的疾病。由于整個社會缺乏對孤獨癥的了解,這個日益龐大的自閉癥群體正承受著診斷難、治療難、上學難、難以社會化等一系列的問題。
女博士“以暴制暴”的治療方法是否真的合理?我們知道自閉癥起因不明,治療的難度大、周期長,“以暴制暴”的治療方法略顯“簡單”和“粗暴”。據介紹,自閉癥主要有社交障礙、語言障礙、刻板行為三種表現癥狀。在治療方法上應該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以“暴力”的方法治療,是否能夠觸及自閉癥的病根?自閉兒童本來就比正常人心理要脆弱的多,“暴力治療”會不會給兒童造成更大的傷害,會不會給兒童增加心理陰影?對“以暴制暴”治療方法和效果有沒有合理評估?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弄清楚,就草率的進行治療,豈能合理?
家長同意“以暴制暴”,有不負責和病急亂投醫之嫌。對這種“暴力”教學方式,家長怎么看呢?“孩子患上自閉癥,全家人痛苦不堪,送到這里,就是希望賀老師能把孩子的病治好。”成都一名家長說,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方法,他們都認為無所謂,只要能治好孩子,他們都能接受。這種把治療的全部期望寄托在幼兒園的做法是極不負責任的。因為當今對兒童自閉癥還沒有成熟的治療方法,在家長們病急亂投醫制造出來的這種市場下,催生了“暴力治療”的神話。
治療自閉癥兒童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家人無處不在的愛,慢慢的喚醒。以暴制暴一定程度上是能起到喚醒作用,但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恐懼,弊大于利。這種“暴力”教學法,訓練干預過程中容易給孩子帶來新的傷害或損害,筆者認為不能不提倡輕易使用,即使有個別成功的案例,但也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不能把孩子當成嘗試創新的“試驗品”。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