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有些孩子喜歡撞墻,她就抱著孩子的頭去撞墻;有些孩子怕高,她就把孩子吊在樹上讓他”恐高“……”這是一家特殊學校針對自閉癥患兒采取的特殊訓練干預,機構負責人稱之為“厭惡療法”。
7月11日,一篇名為“女博士以暴制暴治療自閉兒童,10人回歸正常”的報道,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當地派出所甚至接到了“特殊學校虐童”的報道(詳見/2014/07/98327.html)
質疑:
這種所謂的“以暴制暴”的特殊干預方式能夠對自閉癥兒童起作用嗎?有沒有科學性?診療方法會對孩子帶來哪些影響?社會各界對于此種行為怎樣說?
專家說:這是絕對不被允許的……/2014/07/86822736402814.html
“這是決不允許的療法。”知道這個事情后,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很震驚。他認為,這種所謂的特殊干預已經完全超出了厭惡療法,達到了虐待兒童的地步。
所謂“厭惡療法”,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想象將某種不愉快的刺激與個體的不良行為結合起來,使個體最終厭惡并放棄這種行為。這是一種利用條件反射原理,建立痛苦刺激與不良行為之間的條件反射,用以對抗原有的不良行為,因此又稱“對抗性條件反射療法”。
不過,有專家指出,在國際上,厭惡療法早已被唾棄,在兒童中使用厭惡療法,非常不妥。
“即使采用厭惡療法,干預者有沒有進行一定的評估試驗,有沒有安全等級的考慮,有沒有考慮到對孩子可能會產生的影響?不同癥狀的孩子采取同一種方式,可行性有多大?”一位質疑者對于上述特殊學校的治療資質和診療的科學性產生了質疑。
北京市海淀培智中心學校校長于文說,自閉癥孩子咬手、撞墻等行為,是因為自身的平衡感不足,為了取得心理的舒服和滿足而表現出的一種行為,孩子本身根本不具有暴力的概念。因此,不能把自閉癥孩子的行為稱為“暴”。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科大夫賈美香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自閉癥兒童的干預治療和恢復訓練的研究。她指出,自閉癥兒童是一個不會敘述內心體驗的個體,但他是有內心體驗的,因此,像報道中所采用的特殊干預訓練,容易造成自閉癥兒童的心理障礙,并且易焦慮、緊張。
對此,于文持相同觀點。她指出,“以暴制暴”非常不可取。“自閉癥孩子本身就很敏感,對外界安全感不足,用讓他極度恐懼的事情去壓抑他現在的行為,只會導致孩子心理上更自閉,過一段時間可能會產生心理上或者生理上更加壓抑的行為。”
讓專家非常擔心的是,即使特殊干預短期中能將孩子既有的行為去除掉,從長期看還是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而且有一些療法會當場造成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損傷。
“孩子長大以后可能會出現對他人的攻擊行為,存在嚴重暴力傾向的可能性很大。”鄒小兵說。
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有3500萬自閉癥患者,到2012年,全球自閉癥患者有6700萬人,自閉癥兒童數量已經超過了癌癥、糖尿病以及艾滋病兒童的總和。
于文說,自閉癥正處在高速暴發期,各種診療手段也相繼推出。然而,越是人們關注的,越需要科學和負責任。
對此,專家表示,治療自閉癥,需要正確的方法和操作,分析自閉癥兒童病癥成因,采取更為綜合的措施,而不是拿一種策略不加分析地去使用。
“干預訓練應該以孩子的心理安全為前提。”于文說,游戲、音樂治療等訓練方式,可以結構化、系統地幫助孩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此外,專家呼吁,相應的監管部門應該介入,加強對此類學校的監管,避免發生意外。
漢普爸爸說:無知者不知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IxODkyMQ==&mid=200513417&idx=1&sn=47441a8b87620ee722c3681bf568ac67&scene=3#rd
今天突然看到如下一篇報道來源于重慶商報,標題是: “恐高就把你‘吊’樹上!女博士”暴力“治療自閉兒”。
從心里真正接納一個自閉癥孩子,心與一個自閉癥孩子深度共存,這是當今自閉癥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共識,也是通過教育促進一個自閉癥孩子能力提升的前提,如果脫離了接納一個自閉癥孩子,就無從談起促進一個自閉癥孩子。如果沒有接納,那么方向就錯了。
我們要看到一個自閉癥孩子身上的正常部分,促進這正常部分生根發芽直到長成參天大樹,這就是ABA里面的正性思想給人以正能量。對于孩子身上所謂的“不正常”部分,我覺得這只是一種認知而已,如果讓我看,我覺得孩子就沒有問題行為,孩子的行為都是有它應該成分在里面,看到這應該的成分,我們才可能采取正確的方法,才能真正幫助和促進孩子!方法是用來幫助孩子的,不是用來扼殺孩子的。有的自閉癥孩子的有的行為,是一生伴隨的,我們可以接納、共存與促進!如何能幾個月一年二年去掉?為什么要去掉?我們應該與一個自閉癥孩子的癥狀融合,他的癥狀才會與我們融合,這樣的過程也許是漫長的,但我們秉持這樣的心態,孩子就會越來越好。凡是急功近利者都害了孩子,凡是接納孩子的家長,孩子都不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我看到的很多情況是,經過多年的“干預”之后,這個自閉癥孩子越來越糟糕,還不如最初狀態。為什么呢?因為沒有接納就不可能有康復!沒有接納的干預,就變得無法無天!接納有多深,康復就有多好。孤獨癥孩子的教育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一個細小的點都可能毀掉一個孩子。
所謂問題行為,是孩子的正常行為被不正常的眼睛看到而已。任何一個行為都是一分為二的,有正常部分,有問題部分,如果我們盯著正常部分看這個孩子,他的問題部分就會越來越少,這個孩子就會越來越好,他為什么越來越好了呢?是因為你眼光的改善!
在正能量的背景下,出現這樣的教育自閉癥孩子的標題,我覺得特別不和諧,所以也一定特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不懂自閉癥教育的,還真是以為是這樣!有的不是自閉癥界的人,給我發來鏈接,問我這對我的孩子有沒有什么好處?我驚嘆于人們對于自閉癥認識的極度缺乏。)
我對炒作的懷疑油然而生,不僅主人公知名了,而且讓更多的非自閉界來關注自閉界了,這是一件好事。報道內容如下,我從一個家長教育孩子六年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漢普爸爸有話說,中間用()括起來。
原文如下,括號中為漢普爸爸所說。
有些孩子喜歡咬手,她就親自去咬孩子的手;有些孩子喜歡撞墻,她就抱著孩子的頭去撞墻;有些孩子怕高,她則把孩子吊在樹上讓他“恐高”……(這非常吸引眼球,炒作就得與大多數人的價值觀背離!一看就是虐待兒童,而且是光天化日之下!你又能把我怎么樣呢?躍然紙上!內行人一看,覺得特別受侮辱。我感覺到了極度的侮辱?。?/span>
這不是恐怖片,也不是暴力片,而是針對自閉癥患兒采取的特殊訓練干預。創新(創新?無語!直接去美國申請專利得了,)這種教學方法的是學臨床兒科、有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前面不要加這些吧)賀小燕,她的“厭惡療法”(讓我立即厭惡她),采取另類“暴力”施教,拯救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和家庭。(以我的眼光看,純屬造謠。孩子的康復一在內容,二更在通道。也就是說我們想消退或消失孩子的一個問題行為,這是一項內容,更重要的是如何消退或消失這個問題行為的?在這個過程之中,家長的思維方式和態度就是孩子的學習對象,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行為和語言都獲得成長,這是一個互動溝通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就是簡單粗暴,那么孩子學會的也是簡單粗暴。如果這個過程是智慧、耐心、態度和進取,那么孩子學會的也是智慧、耐心、態度和進取。家長想教孩子一個內容,是要通過一個與孩子互動的過程,孩子學到的是過程中家長的態度、方法和進取精神,還有愛,往往不是家長只一心想教給孩子的內容。家長怎么對孩子,孩子學到的就是這樣對待人,與家長教孩子的內容沒有關系?,F在你打孩子,孩子打不過你,他自己打自己,你再打他,他不敢自己打自己了,將來他長大了,他打你,你打不過他,你自己打自己,他再打你,直到你連自己也不敢打了。這叫一報還一報。
再說簡單點,我們教孩子一個內容就象要給孩子一部經書一樣,孩子和唐僧一樣要經過一個長長的磨煉過程,最后才得到經書。其實,當唐僧千辛萬苦到了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時,佛祖說回去吧,唐僧返身就回去了。經書不要了嗎?不是的,而是在這個取經過程中,唐僧已經取得了經書。九九八十一難,才是真經。我們的孩子就是在過程中成長的,帶著我們的孩子好好走一個耐心的過程吧,不要功利只想得到結果,這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種使用“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教學方式,雖然贏得了許多家長的贊嘆,但卻惹來不少爭議。(這樣的方法首先缺德,首先違法,違法了,就沒有后面了,還議論后面干什么呢。)
前天下午2時左右,歌樂山的室外氣溫逼近40℃,知了的叫聲令人煩躁不安。這時,樂一融合幼兒園園長賀小燕和另一名老師,抱著一名小男孩來到操場邊的樹下,用圍巾捆著他的腰,再用繩子將他吊在樹上,離地約一米高。
“不、不、不”,小男孩的哭喊聲,令記者和志愿者揪心不已。約3分鐘后,他被放了下來。(我覺得孤獨癥孩子有三個大問題,一是心,二是心表達出來的通道,三是用于承載心的行為和語言,孩子已經把自己的心通過通道正確地表達出來了,你也清楚了,為什么還要折磨他,如果把他嚇成精神病了,你能負起責任嗎?當然你也不用負責,你可以說他是自閉癥!一個自閉癥孩子無論怎么說,你都可以說過他的,更何況他還不會說!一個孤獨癥孩子,就是被這樣訓練到最后變成孤獨癥加精神病的。當家長有一個孤獨癥孩子后,首先要學會的是如何保護我這個孤獨癥孩子!不會保護他,怎么可能康復他呢?有人對康復一詞抓住不放,隨便吧,不再議。孩子的一些問題是需要接受的,是需要慢慢來改善的,這需要智慧,這個過程中不能嚇壞他,所以保護孩子為第一,不要把一個正常的孤獨癥變成一個不正常的孤獨癥加恐懼癥。從法律角度看,不論你出于什么目的,你已經違法?。?/span>
教學
女博士讓十余自閉兒回歸正常
今年36歲的賀小燕,老家在四川資陽,她開辦的樂一融合幼兒園位于沙坪壩區歌樂山鎮天池村喻河溝社。2003年7月,賀小燕畢業于重醫臨床兒科系,2012年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013年6月獲得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管理學博士學位。
副園長賀秀蓉稱,這所特殊的幼兒園專門收治自閉癥和智障孩子,目前歌樂山校區有103名2歲~7歲的孩子,榮昌校區有70名孩子,全是8歲以上。這些孩子除來自重慶外,還有來自四川、云南、青海、上海和新疆等地。
據統計,樂一融合幼兒園共收治了960多名孩子,其中10多人已回歸到正常。(回歸正常是你的功勞嗎?家長沒有一個正常的心,他的孩子回歸正常就是癡心妄想,決定孩子前途的就是家長!孩子越來越壞,是家長的責任!孩子越來越好,是家長的功勞!而不是別的什么大仙。孩子回歸正常首先就是生活回歸正常,通常大家說生活自理,這不是一個老師或一個機構能辦得到的,需要5年、10年時間,需要日常吃喝拉撒中的促進,這也不是一個老師一個機構能辦到的,只有家長天然承擔這樣的角色。一個老師一個機構給孩子和家長的幫助往往是片斷性的。)
鏡頭
“以暴制暴” 治療自閉患兒
癥狀:咬人
治療:反咬他(瘋狗?)
檔案:曉曉,女,4歲,成都人,不會說話,2013年3月入園。
癥狀:喜歡咬自己的雙手臂和膝蓋,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已經結痂。當母親抱著她時,她趁其不備將母親肩膀咬出牙齒印,有時也咬老師和其他孩子。
施教:剛開始,老師通過打手心教育,但未有效果。后來看到她要咬人時,便帶到操場上轉移注意力,半個月后此方法也一直無效。賀小燕便將她帶到榮昌校區,讓一些大娃娃坐在她旁邊,故意“欺負”她,惹她生氣。當她咬自己或別人時,讓被咬者“反咬”她,有時賀小燕還會親自咬。但賀小燕一直觀察表情,掌握分寸,只咬痛不咬傷。同時告訴她說,咬自己和咬別人,都是很痛的。(同時告訴她說,咬自己和咬別人,都是很痛的。這一句話狗屁不懂,這些是廢話!只有害沒有利,還是去好好研究一下非語言吧。一個孩子的語言要好,關鍵在于他的非語言要好。
孩子為什么咬?孩子有什么樣的心,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要知心,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的心。你只是通過懲罰打掉孩子的行為,他的心依然是那樣的,他現在不咬了,一定會出現其它的同樣功能的問題行為,因為他的心并沒有得到解決。而且這樣的打掉問題行為,很可能是暫時潛伏下來,在將來的某一時間照樣迸出來,比原來還要猛!你只顧眼前表面利益,害了孩子的長久。問題在心,不在行為,這是基本的ABA知識,學前教育博士,缺少最基本的常識,卻在忽悠一幫無知的家長,太殘酷。從法律角度看,打手,咬孩子就是虐待孩子,違法!
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我有自己的看法。一個問題行為的解決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得到思維、表達和溝通能力的提升,這就是成長在路上。那孩子自傷,怎么辦呢?很簡單,費點勁看著他讓他自傷不了,這是保護他給自己時間,同時著力提升孩子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是正性行為建設。當孩子的表達通暢了,很多問題行為就下去了。孩子的很多問題行為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心表達不好不精確,從而沒人能懂他,他堵得慌!腫瘤就是堵聚起來的。他能表達出來了,能精確表達出來了,你就知道他為什么咬了,你知道原因了,你就能做對!當然還有辦法就是觀察記錄數據,分析原因,也是在原因上幫助孩子。所謂對孩子的行為矯正,其實是對對待孩子的行為的矯正,家長對了,孩子就對了,這就是行為矯正。行為矯正矯正的是家長的行為,家長的行為對了,孩子的行為就對了。這一點都不懂,如何教那么多孩子,還有家長?
舉例:一個家長帶著孩子路過一家銀行,孩子要進去,孩子說進去,家長不讓進。孩子說坐一會,家長同意孩子和孩子一起進去坐了一會。如果孩子不能說出進去的原因的話,家長能做對嗎?進去后才發現里面有空調很涼快,而外面是39度的天氣。
孩子為什么咬?這是家長長期對待他的方式而帶來的產品,解鈴還需要系鈴人!你不是系鈴人,脫離了系鈴人,你能解決個空氣。
一個問題行為的去除,是因為建立起了一個代替它的正性行為,這是ABA基本常識。學前教育博士不懂嗎?)
效果:連續半年后,情況基本好轉。
癥狀:恐高
治療:吊起他
檔案:童童,男,5歲,九龍坡人,不會說話,2013年2月入園。
癥狀:一旦發怒就突然“砰”的一聲倒在地上,摔得頭破血流。同時還怕高,不喜歡跳彈,也不敢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爬到操場上的玩具筒里去玩耍。(這樣的癥狀就是因為恐高?做過哪些檢測檢測出來是恐高呢?猜的?不會吧。)
施教:當發現倒地,賀小燕便抱著他的頭,把握力度,用不同部位去撞擊地面(讓別人抱著你的頭去撞吧,他會告訴你只撞痛不撞傷的,不用害怕喲),只撞痛不撞傷(速度和墻的軟硬度還有孩子的掙扎,這之間是什么樣的比例關系,才做到只撞痛不撞傷?)。另外,還用圍巾捆住童童的腰,用繩子將他吊在樹上,離地約一米高,故意刺激他,讓他哭讓他說話。(是在逼瘋一個自閉癥嗎?我不知道你恐高不恐高,我覺得讓你從東方明珠上往下看,你不覺得暈,那就把你用繩子掉外面,這樣是不是也可以提升你的不恐高癥呢。你也許說那太害怕了,那我問你把孩子吊起來一米高,他就不害怕嗎?他的害怕程度就一定比你輕嗎?脫離了與孩子感覺的共鳴,你如何保證你不做得不過頭?當孩子撕心裂肺地不不不嚎叫時,還不住手嗎!我想告訴你的一句話是:蹲下來與孩子保持同樣的高度,不只是你的身體蹲下來,更是你的心要蹲下來與孩子同一高度。
所謂愛,其實是一種痛!難道你不痛嗎?)
效果:一個月后基本得到改善。(如果是恐高,就是來源于生理,來源于生理的恐高,你一個月搞好?)
癥狀:撞墻
治療:抱他撞
檔案:飛飛,男,6歲,北碚人,不會說話,2014年1月入園。
癥狀:病情(病情?這一詞也太無恥了吧!撞墻的原因就是因為病情?分析首先是采集數據,采集數據要有客觀的態度和客觀的方法,是科學的,是嚴謹的。建議看一看行為分析原理與方法的第一章?。┌l作(發作!你當自閉癥孩子是神經病嗎?)時喜歡站著撞墻,撞得很響,如無人制止(那就上手墊著,孩子頭到哪,手到哪,這才是真正的輔助,輔助要用最小輔助原則!這樣的輔助功利的人不會付出的,因為會覺得累!孩子就是在你的累中一點一點進步的?。?,他會一直持續下去,撞得頭破血流。(頭破血流已經不怕了。)
施教:賀小燕曾當著家長的面,故意惹飛飛生氣(你惹他生氣,還不讓他發泄!我記得有一個故事,一個人抓住了一個老鼠,拿了一個黃豆塞進老鼠屁眼里,放走了老鼠,這個憋老鼠咬死了好幾只老鼠,最后自己也憋死了,此乃殺鼠妙法。),當看到他撞墻時,就捧著他的頭,朝墻撞去(孩子連頭破血流都已經無所謂了,你的撞能超過這個度嗎?繼續忽悠…)。然后叫孩子母親照著做(找從犯嗎?),結果母親下不了手,只是不停流淚。賀小燕故意讓孩子看見這一幕,然后繼續捧著他的頭撞墻,一次、兩次、三次,母親嚇得大哭。(無知的母親,愛子心切卻看著讓孩子受傷害?,F在這個圈,邪乎往往容易蓋住正能量。)
效果:大約兩個月后,撞墻行為得到糾正,母親滿懷感激。(無知、無恥!造謠?這個案例是編的?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知道啊。)
癥狀:玩水
治療:潑他水(為什么要不讓他玩水?不懂在玩水中可以教孩子很多表達嗎?你矯正什么呢,這就是典型的矯錯,把正確的矯為錯誤的。他喜歡玩水,就正好可以通過輔助分化出行為,什么時候可以玩哪里的水,可以怎么玩?這些都是可以教孩子的。)
檔案:亮亮,男,6歲,大渡口人,不會說話,2013年3月入園。
癥狀:特別喜歡水,幾乎見水就跳,見水就耍,有時在水龍頭下將水往身上潑,弄得渾身濕透。
施教:夏天時帶孩子到野外,亮亮看到池塘便跳進去,賀小燕就抱著他,故意往深水中走,一次、兩次剛好淹沒到嘴鼻位置。如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玩水,便用盆子裝滿水輕輕地朝他潑去,讓他從頭到腳涼個痛快。
效果:約一年后基本糾正過來。(孩子喜歡玩水,就是給我們打開一扇窗戶,就是給我們一個促進他成長的機會,他不會說話,這不正是教他的好時機嗎?你卻給他關上!你通過恐嚇給他關上,他又變成了恐嚇癥?你的糾正是個啥子喲?)
癥狀:扔物
治療:打他手
檔案:帥帥,男,8歲,成都人,不會說話,2013年7月入園。
癥狀:以前在家里時特別喜歡扔東西,基本上是見啥扔啥,有一次“高空拋物”砸中樓下行人受傷。入園后一旦病情(又是病情?無知無恥。)發作,見碗扔碗,見筷扔筷。(他為什么扔?你知道嗎?你去讀一個自閉癥孩子的心了嗎?)
施教:平時只要看到他扔物,便用筷子打他手,未有效果。后來,故意擺放一些小球,還惹他生氣,先專門讓孩子扔個夠,后逐漸見他伸手欲扔球時,就打痛手。改正一段時間后,帥帥只是趁無人時才扔一些東西,賀小燕與他玩起“捉迷藏”,故意躲在一個角落里,當看到他要扔物時,突然竄出來采取打手法糾正。(有因有果,看到的是果,其實必有其因,在因上動手才是真正幫助孩子,不要在果上給孩子打封閉了吧。)
效果:半年后,亂扔行為得到改正。
面對面
“厭惡療法”殘忍沒傷害性
施教前都會征得家長同意(得到家長同意,就可以戕害幼兒了嗎?家長也沒有權利呀,法盲教自閉癥?法是最大的規則,心中連法都沒有了,怎么教孩子規則呢?)
這些年來,賀小燕在教學方法上大膽(膽子一定要小一點!我一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對生命要敬畏?。?/span>創新,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采取“暴力”因材施教,對有爭議的這種“教學法”,她是如何對待的呢?
記者:你采取這種“暴力”教學法,遭到過家長投訴嗎?
賀小燕(笑):我每次實施前,都要打電話征求家長的意見,如果他們同意,我就實施,如果他們害怕,我就不做。
記者:這樣做,是否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賀小燕:兒童自閉癥目前沒有明顯的藥物能夠治療,我是學醫的,也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實施特教過程的原則是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厭惡療法”其實是將醫學和心理學有機結合,針對性、創造性地使用。(從你的“厭惡療法”看,你不懂一點點ABA!無知通過無恥忽悠無知的人們。)
記者:當你“施暴”時,聽到孩子的哭聲,感受如何?
賀小燕:殘忍,真的很殘忍,但目的是為了將他們治好。
記者:面對種種非議,你是如何對待的呢?
賀小燕:只要家長認可,我就實施,他們是我的源動力,我認為這樣做是在挽救孩子、挽救家庭甚至挽救一個家族。(應該去拯救一下發達國家的自閉癥!看看那里的家長怎么對待你!比如去美國。)
后面還有不少內容,通篇就是說所謂的問題行為,其實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不要注意的就是所謂的問題行為!如果你眼睛一直盯著的是孩子的所謂的你認為的問題行為,那么,你還在門外!談不上教育自閉癥,更談不上是老師!
后面一概省略,用幾個關鍵字總結一下。
關鍵字:無德,無才,無恥,無知,炒作,嘴臉
自閉癥媽媽有話說:事關吾兒,我當發聲。http://www.tejiaowang.com/2014/zx_0712/10475.html
重慶所謂一女“博士”以暴力的“厭惡療法”訓練自閉癥兒童,這是對心智障礙人士家長用愛心的綁架,這是從業人員的良心泯滅,這是康復機構的滅絕人性。作為一個心智障礙孩子的媽媽,我震驚到無以復加,這已經不是在觸犯道德的底線,這是赤裸裸的虐待,這是在觸犯法律。
一百多年前的英國也這樣治療,比如給絕食的女權主義者強制性灌食,給精神病患者關禁閉,黑暗的中世紀干脆直接燒死精神障礙者。我覺得干這事兒,不需要博士學歷,任何一個沒文化想速成的暴徒都能干。你也只敢挑孩子下手。有本事去治療成人患者,別欺負孩子 。
當然對成人患者也不可以這樣做,我只是打個比喻,成人患者人高馬大,反抗能力也比孩子強,怎么沒看見她去治療, 專挑孩子。
我看到家長趨之若鶩,這是我們家長的悲哀。我們沒有辦法接受障礙,我們就要去盡可能的去消滅而不是共存,哪怕手段令人發指,哪怕方法慘無人寰。長歌當哭,我們可憐的孩子沒有辦法保護自己,他唯一可依靠的就是那個躲在樹后看著他被虐待的媽媽,而這個媽媽是愿意并交著高額康復費用來信任這所謂“專家”能治好她的孩子,使她的孩子能“正常”了的。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殘酷的事情嗎?所謂的女“博士”,光環一片,稍有質疑,就是她創造的新方法,確實是“新方法”,我作為一個孤獨癥孩子的媽媽,每天都生活在有人宣稱攻克了孤獨癥的美麗童話之中,我比任何人都迫切的希望這個童話能早一天變成事實,十幾年來,我在期待美夢成真的路上奔波,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是沒有辦法可以“治愈”孤獨癥的,我們能做的真的是很有限。
可是,這個“新方法”確實令我震驚,應該去申請世界紀錄,這么赤裸裸的大規模虐待殘疾孩子,明目張膽的在我們的國土上,一堆的光環的掩蓋下,嚇人的博士頭銜的威懾下,在另人景仰的被“治愈”的說法中,難怪我們的家長“跪求”賀博士的聯系方式了。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孤獨癥孩子的媽媽,我沒有醫學背景,我想知道,我們根據什么判斷孩子被“治愈”了
我們知道,當我們判別是否得了肝炎是要有醫學指標的,某項指標超過標準,醫生會判斷,是否是得了肝炎,那么,通過治療后,指標正常了,醫生會判斷已經“治愈”。目前,孤獨癥還沒有這樣的方法可以判斷,也沒有這樣的標準說是達標算是治愈。而我們有醫學背景的賀“博士”竟然說是治愈了十幾個。
在全世界主流醫學目前都沒法“治愈”的當下,這樣的類似貼在電線桿子上的雞血小廣告是那么的振奮人心,再加上一兩個所謂的似是而非的“厭惡療法”之類的云里霧里,確實讓人無限心動。記者還是有良心的記者,看著太殘忍,然后走開,然后報道說有“治愈”,請問,標準在哪里?“治愈”是什么?我們可以冷漠的從一個被虐待的孩子身邊走開,因為這孩子在被施予所謂的新療法,通過吊在樹上的方法就能夠改變孩子基因上的缺陷,請問,我們的記者、編輯,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你也會用這種方法嗎?你也會不去考證嗎?你也會走開嗎?我無意也無力去譴責誰,因為,我要用盡全身心的力氣去保護我的孩子不被吊在樹上,不被潑涼水,不被抱著撞墻,不被一個被殘忍消退的所謂行為然后被媒體說所謂“治愈”了。
所有的機構都可以不用進行專業的學習,只需雇打手即可
不用擔心,我們的機構負責人會告訴你,這是經過家長授權并認可的,
我想問的是,家長本身有虐待孩子的權利么?家長有這個權利替孩子決定讓孩子去接受虐待嗎
如果肯定了這種行為,以后孩子的權利是沒法保障的
孩子被打,是療法
孩子被拿煙頭燙,是療法
孩子被罰在冬天的雪地里站著,是療法
孩子被潑開水,是療法
孩子被切掉子宮,是療法
孩子被
孩子被弄死了,療法成功啦??!~這世界真美好,終于少了一個心智障礙的人了
我本布衣,家庭婦女一枚,我不懂所謂的高科技 ,跟女“博士”也有很大的距離,不管這個博士是真是假,我想說的是,博士也有敗類,有專業背景的蒙騙是更震撼人心的,我可憐的暢孺,在這“博士”橫行的世道里,活到今天,實屬不易。事關吾兒能活得更久一點,我不得不戰戰兢兢地發聲。
知乎晚報:全面解析“厭惡療法”http://www.52rkl.cn/zhihuribao/0G4325T2014.html
我本人沒有做過關于孤獨癥專門的整理和研究,但知道孤獨癥不是父母教養的問題,更多被認為是先天的。正如徐慧琳 老師所說,孤獨癥的本質也不是刻板行為,而是社交障礙。孩子沒法理解在什么樣的社會場合中該表現出什么樣的行為,就可能表現出在我們看來怪異的行為,比如在教室里忽然站起來大聲說話,或者像這個案例中的咬人行為。另外,孤獨癥兒童很難理解他人的情感,缺乏共情能力,因此也很難對他人的情感做反應。
在這個女博士做的治療中,會不會有媒體夸大的部分,我并不清楚。這里想介紹一下女博士所用的“厭惡療法”。
“厭惡療法”作為行為主義的一種療法曾經在行為主義流行的 50-60 年代盛行一時。但隨后又逐漸地消失,卻在今天的中國,經常被那些被一些專家重新“發現”,用來治療心理的疑難雜癥。除了這個女博士,還有一個代表人物,就是使用電擊療法來治療網癮的“楊教授”,已經在“網癮戰爭”總被網友黑得不成樣子了。但前段時間,仍有網癮學校出人命的新聞出現,說明“厭惡療法”在中國仍然流毒甚廣。
行為主義療法的核心,就是當來訪者表現出治療者想要的行為,給你強化,但是來訪者表現治療者不想要的行為,那就給你厭惡刺激。賀博士說,“狗狗都會教得好,人怎會教不好呢?” 這是非常典型的行為主義的想法。作為行為療法之一的“厭惡療法”會盛極一時,首先是因為它“有效”。行為主義很早就發現,厭惡刺激是塑造人行為的最強有力的手段。
在庫布里克的電影“發條橙”中,就有關于厭惡療法的情節。電影中,主角犯了強奸罪。監獄就用“厭惡療法”來對主角進行改造。他們把犯人的眼睛撐開,讓他不停地看色情電影,一邊喂他吃惡心嘔吐的藥。過了一段時間,心理學家說強奸犯已經被治好了。監獄長來驗收成果。一聲令下,病人被帶上舞臺,衣冠楚楚的,彬彬有禮地跟大家打招呼,看起來沒什么異樣。再一聲令下,一個裸體美女被帶上舞臺。所有男人的目光都盯向了這位美女,只有曾經的性侵病人,躺在地上痛哭的滿地打滾。
“厭惡療法”矯正了強奸犯的性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他被精神閹割了。
監獄長覺得“厭惡療法”真的起作用了。作為參與這項改造項目的回報,這個強奸犯被釋放了。但厭惡療法的副作用很快就顯現出來。這個強奸犯開始沒來由地焦慮,經常半夜驚醒。最關鍵的,雖然 這個改造項目中,監獄長想讓主角對“性”產生厭惡,但主角開始對色情電影中相關的音樂也產生強烈的反應,一聽到這種音樂就會痛苦得滿地打滾。
就像這個電影所反映的,“厭惡療法”的流行是因為它對行為塑造是有效,但是它后來逐漸銷聲匿跡,是因為它的副作用實在太大。最大的副作用,是會讓人產生彌漫性的焦慮和抑郁,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對世界充滿懷疑和敵意。被矯正的對象會覺得自己是有問題的、有錯的,從而產生嚴重的內疚、自責、自我價值低下。這些情緒問題本身甚至比“問題行為”更嚴重。所以才會有網癮少年因為接受厭惡療法而自殺的事發生。
我不知道女博士對自閉癥兒童的具體的行為矯正是怎么實施的。我試著從她列舉的幾個例子來分析。比如這個: “癥狀:咬人
治療:反咬他
檔案:曉曉,女,4 歲,成都人,不會說話,2013 年 3 月入園。
癥狀:喜歡咬自己的雙手臂和膝蓋,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已經結痂。當母親抱著她時,她趁其不備將母親肩膀咬出牙齒印,有時也咬老師和其他孩子。
施教:剛開始,老師通過打手心教育,但未有效果。后來看到她要咬人時,便帶到操場上轉移注意力,半個月后此方法也一直無效。賀小燕便將她帶到榮昌校區,讓一些大娃娃坐在她旁邊,故意”欺負“她,惹她生氣。當她咬自己或別人時,讓被咬者”反咬“她,有時賀小燕還會親自咬。但賀小燕一直觀察表情,掌握分寸,只咬痛不咬傷。同時告訴她說,咬自己和咬別人,都是很痛的。
效果:連續半年后,情況基本好轉。”
這個案例有效是有可能的,起治療作用的核心不在“厭惡療法”,而是在培養自閉癥兒童的共情能力,不斷告訴自閉癥兒童,咬人是非常疼的,能讓他理解被咬的人的感受。
其它的幾個案例,恐高、撞墻、玩水等,都是典型的“厭惡療法”。倒不是說這些厭惡療法完全無法起作用。如果要起作用,有幾個問題非常重要:
?。?)怎么讓兒童理解感受到愛,既讓兒童覺得媽媽和咨詢師真的是為了你好?如果沒有辦法讓兒童感受到這一部分,厭惡治療直接就變成了心理創傷,兒童會把它理解為虐待(行為上跟虐待也沒啥差別了),這對兒童的心理損害非常巨大。
?。?)怎么給厭惡療法樹立一個界限,既萬一兒童不愿意,或者治療失敗了,能及時補救?厭惡療法是非常痛苦的。成人的厭惡療法,什么時候該停止,通常都由接受治療的成人自己控制,這種控制感對病人是非常重要。但是從這幾個案例中,接受治療的兒童完全是被迫的,只是由監護人來決定是否采用這,兒童都無法決定。
?。?)怎么預防厭惡療法的副作用?
這些問題都非常難,而這位女博士的報道中,對這些問題都語焉不詳,很容易讓人擔心,他們是否真的只把“矯正行為”當成了治療目標,而對兒童潛在的心理傷害視而不見。如果這樣的話,那真是這些孩子的悲劇了。
話又說回來,家里有一個自閉癥兒童,這些家長的焦慮情緒可想而知。病急亂投醫是能夠理解的。而這位賀博士也可能真的是出于好心,而非牟利的目的。但是再良好的愿望也不能代替科學規律,畢竟厭惡療法已經被證明副作用巨大,沒有人有權力拿孩子去當試驗品。
一片質疑反對聲中,也有一些人表示支持。
黃燚:“暴力治療”不看廣告看療效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407/t2983853.shtml
有些孩子喜歡咬手,她就親自去咬孩子的手;有些孩子喜歡撞墻。她就抱著孩子的頭去撞墻;有些孩子怕高,她則把孩子吊在樹上讓她“恐高”……據統計,樂一融合幼兒園共收治了960多名自閉癥孩子,其中10多人已回歸到正常。(7月11日重慶商報)
不用親眼去看,僅僅想象一下治療的場面,都讓人揪心。面對稚嫩的孩童,用如此手段,不可謂不殘忍,甚至可能有人會斥責治療人員的冷血。同樣的,當看到這則新聞的開頭,筆者已經有著滿腔怒火,準備譴責,但當筆者發現,這一切的一切不過是為了治療,我的熱血卻又冷靜了下來。不管治療方法如何,手段如何,但他的效果卻是顯著的。
自閉癥是一種發育障礙類疾病,也稱兒童孤獨癥。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圍產期各種并發癥、免疫系統異常和神經內分泌失調有關。目前藥物治療尚無改變自閉癥的病程,也缺乏治療核心癥狀的特異性藥物??梢?,對于自閉癥的治療方法沒有任何人敢站出來以權威的角度去辯證。那么,這般的“暴力治療”為何要受到指責呢?
雖然他在視聽上讓我們于心不忍,在行為上更是顯得粗暴粗魯,但從他已經幫助10多人恢復正常來看,這是一條行得通,走的了的治療道路。
不僅如此,為了穩妥,在治療前,治療人員會征求孩子父母的同意才下手,這更是充分顯示出樂一融合幼兒園在治療過程中完全做到了公開、嚴謹、負責。
“暴力治療”不應該僅僅盯著過程看,更應該盯著他的效果看。
王俊霞:應給女博士“以暴制暴療法”多些寬容http://news.hnjy.com.cn/jyrp/104916.jhtml
有些孩子喜歡咬手,她就親自去咬孩子的手;有些孩子喜歡撞墻,她就抱著孩子的頭去撞墻;有些孩子怕高,她則把孩子吊在樹上讓他“恐高”……這不是恐怖片,也不是暴力片,而是針對自閉癥患兒采取的特殊訓練干預。創新這種教學方法的是學臨床兒科、有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賀小燕,她的“厭惡療法”,采取另類“暴力”施教,拯救了一個又一個孩子和家庭。不過,這種使用“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教學方式,雖然贏得了許多家長的贊嘆,但卻惹來不少爭議。(7月11日《重慶商報》
正所謂,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因此,女博士采用“以暴制暴治療自閉兒童”的做法,看似“以毒攻毒”——非常殘忍,但在筆者看來,女博士治療自閉癥兒童的做法,看似無情,其實采用的是一種“欲擒故縱”的厭惡療法進行治療,我們應該給予支持和寬容。
事實證明,對自閉兒童來說你,要想徹底糾正其身上的頑疾與毛病,僅用藥物治療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還可能根本毫無作用。那么,就應該采取創新治療方法,對其采取“非常手段”加以訓練治療。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治療兒童自閉癥,假如舍不得孩子“吃苦”,又何以能夠趕走“自閉癥”對孩子及家長的造成的痛苦與困擾
正因為如此,女博士才大膽,在征得孩子家長的同意下,采用看似是“暴力”手段,實則是暴力尺度“把握有度”,在不傷及孩子健康的情況下,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矯正和治療。一個個康復的孩子,重歸家庭就是女博士對其治療效果的滿意答卷。
正如,厭惡療法和心理學上所述,醫學上是一種具體的行為治療技術,其內容是將欲戒除的目標行為(或癥狀)與某種不愉快的或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作用,而達到戒除或至少是減少目標行為的目的。它是通過附加某種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進行不適行為時,同時產生令人惡心的心理或生理反應,如此反復實施,結果使不適行為與厭惡反應建立了條件聯系,以后求助者進行這種不適行為時,就會產生厭惡體驗,為避免這種厭惡體驗,求助者的不適行為會減少或者終止。
所以,我們即使對女博士“以暴制暴療法”仍心有存疑,那么,也應該在尊重醫學常識和科學基礎上,對女博士的以暴制暴療法,多些寬容。
“暴力治療”創始人賀小燕的回復:長痛不如短痛http://xian.qq.com/a/20140714/024371.htm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孩子咬人,就讓被咬的人咬回來;孩子撞墻,就抱起孩子往墻上撞。近日,重慶一家特殊學校對自閉癥孩子采取的“厭惡療法”引起不小的爭議。今天下午,中國之聲記者聯系到了這種“創新”治療教育方式的重慶特教老師賀小燕。然而一接到電話,賀老師就表示自己是被誤會了。
賀小燕:我真沒時間上網,今天上午因為這個報道我接了一上午的電話。
今天,賀小燕表示說與自己的特殊教育學校已經并肩走了十年了,但是她的教育方式和她的學校卻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被外界關注過。
可能大家還記得電影《海洋天堂》,在電影當中是這樣描述的,那些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自閉癥兒童,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和外界很好的溝通。然而針對他們的教育行為,也往往同電影里李連杰所扮演的父親角色一樣,給人一種充滿溫情和博愛的印象。也正因為如此,賀小燕的所謂“厭惡性療法”,一經媒體報道了之后,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那同樣從事自閉癥患兒教育的五彩鹿兒童行為矯正中心的校長孫夢麟說,媒體報道的這種教育方式在他看來也實在是太另類了:
孫夢麟:他的弊端應該是變得更惡性循環,本身自閉癥的孩子精神方面的障礙,以惡治惡,有的時候病情會變得更惡劣,他的情緒會變得更暴躁,自閉癥孩子的教育,但是他的核心障礙是跟人的互動、交往,在這個培養的過程當中,上我們要培養他的自信心和興趣,要讓他開心,在這樣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是正強化,看到他好的行為我們要去鼓勵他,看到他一些刻板行為有一些我們是要用正向的一些行為,塑造正向的行為去替代他的刻板行為。
那么,在賀小燕的特殊學校當中,真的如報道描述的那樣,充滿了對自閉癥孩子的“以暴制暴”嗎?賀小燕對我們的記者說,自己的特殊教育學?,F在有三個辦學點,里面有170多個孩子,但是在里面有一個需要采取“厭惡性療”方法的一個都沒有,那種所謂的厭惡治療是沒辦法時的辦法。
賀小燕:這種很少,這種孩子的確是嚴重的問題行為才會用厭惡療法,一般的孩子還是主要用老師教育,正強化來教育,你想我十年,每年遇到一例就不錯了,這種用厭惡療法不是說誰都能在生活當中用,開什么玩笑,我是學心理學的。
其實賀小燕并非第一次遇見對這種方法的質疑。不過,她說相比于讓孩子們始終因為極端行為無法融入社會,無法更有尊嚴的生活,她還是覺得長痛不如短痛。
賀小燕:我們學校有長到11歲都不吃飯的孩子,你想一下,十一年就靠吃餅干、喝牛奶過日子,人長的像排骨一樣,曾經有兩個實習生到我們學校,也剛好在糾正那個孩子吃飯,我們兩個人按腳、兩個人按手、一個人按頭、一個人捏著鼻子喂他吃飯,那兩個小娃兒看到我們這樣,飯都沒吃,哭著對我說,賀老師你們太殘忍了,我們老師從來沒有給我們這樣講過,特殊教育可以做的這么殘忍,我當時也說,寧可讓孩子一輩子營養不良好,還是讓他痛苦那么三五次好。
賀小燕的“長痛不如短痛”到底有幾分道理?如果不身處自閉癥兒童和他們家長的生活當中,或許旁觀者很難判斷。重慶市兒童醫院兒童生長發育和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梅其霞副教授表示,只要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醫學的角度而言,“暴力”教學法可以嘗試甚至鼓勵可以大膽的創新。
不過,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鄭雪倩她也提醒說,這種行為很可能已經超出了特殊學??梢圆扇〉慕逃绞剑?/div>
鄭雪倩:你要治療自閉癥,必須是在診療機構,自己在一個學校里治那是不行的,你在學校里即便你是個醫生你也不能治,你在學校里你只能是心理輔導。
之前媒體報道中的賀小燕:把特別的愛給特殊的你http://www.cqtejiao.com/document/1287/
“他叫軒軒,患有自閉癥,剛來時不會說話,不會吃飯,不會上廁所,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他不但生活能自理了,會與人交流了,還學會了寫字算數和跳舞……”
2月22日,在重慶市巴南區一家酒店會議室里,“2011年愛心助殘新春送溫暖活動答謝會暨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教育基金捐贈儀式”上,重慶市巴南區樂一融合幼兒園的小朋友精彩的表演贏得了重慶市殘聯領導及來自各界愛心人士和高校志愿者的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孩子們表演完節目,樂一融合幼兒園園長賀小燕激動地跑上臺,撫摸著孩子們的頭,向來賓們介紹寶貝們的成長經歷,自豪與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令觀眾們流下感動的熱淚。賀小燕的故事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心理健康咨詢師成為折翼天使的守護者
2003年,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臨床兒科醫學系的賀小燕,進入重慶市兒童醫院心理科做了心理醫生。她每天接觸得最多的是患有自閉癥與有智力障礙的患兒和他們的家長。孩子們吃了很久的藥幾乎沒有效果,很多自閉癥的孩子甚至無藥可吃。家長無助的眼淚讓賀小燕很難受。作為醫生,她太想幫助這些孩子了,作為女人,她更能體會到孩子媽媽的痛苦。每一個家長失望地離開,賀小燕都會幾個晚上睡不好覺。
賀小燕知道,自閉癥其實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屬于精神殘疾之一。它的康復與治療,目前還是世界難題。孩子一旦被診斷為自閉癥,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就相當于被判了“死緩”。他們就會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自卑到極點,無助到極點?;甲蚤]癥的孩子,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這些孩子有眼不會用,有耳不愿聽。他們的情商普遍很低,哪怕是對著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可以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個自閉癥的孩子能拖垮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
“我怎樣才能切實地幫到他們呢?”
一條小狗的命運給了她重大的啟發。在賀小燕剛畢業時有一次逛街,看到有人要遺棄小狗,她把身上僅有的幾元錢交給狗主人,求他不要丟棄那個小可憐,狗主人很高興地把小狗給了她。小狗身上長滿了虱子,呆呆傻傻的,不聽召喚。賀小燕給小狗洗澡捉虱,教她爬樓梯上廁所,沒過兩個月這只小狗變得非常通人性,每次小燕出門上班,它都要送她出門,想上廁所時也會敲門,讓人放它出去方便。
“狗狗都會教得好,人怎會教不好呢?”賀小燕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要辭職!當醫生不能幫助那些患兒,與其讓自己愧疚一生,不如真切地為他們做點什么。
賀小燕免費為一個朋友的患有自閉癥的孩子明明做訓練,幾個月下來,明明已從一個連話都不會說的孩子變成一個會數數會寫字,會與人溝通的兒童了。這一案例給了賀小燕足夠的信心。2004年4月賀小燕正式從醫院辭職,同年5月,賀小燕的在家里辦起了智殘和自閉癥兒童康復培訓班。
“在我的眼里,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不過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了挫折,我要讓這些折翼的天使重新起飛!”
心中大愛讓不幸的家庭走出陰霾
“在別人看來這些孩子是笨蛋,在別人看來這些孩子已完蛋,但磊磊在你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的重復下,得到很好的發展。”在去年教師節期間,自閉癥兒童磊磊的父親趙先生在給賀小燕的祝福短信里再次對賀小燕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感激之情浸透于字里行間。
賀小燕為了她的寶貝們所付出的努力不能用量計算,家長們對她的感謝不能用語言表達。
月22日,智障女孩王一曼的媽媽牽著女兒的小手來到活動現場,為賀小燕送上了錦旗:“生命誠可貴,愛心價更高。”一曼的媽媽葉女士含淚向記者講述了賀老師籌款為一曼做手術的故事。
十年前,葉女士在不知自己懷孕的情況下吃藥治病,女兒出生一年后,發現孩子異常,到醫院檢查后得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智障。一曼九歲了,還不能到學校上學,急壞了她的父母,在智障兒童的家長介紹下,去年年底,葉女士帶著女兒來到了賀小燕的樂一融合幼兒園。已經有一百多名學生的幼兒園里孩子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快樂地做著游戲,一曼羨慕地看著他們。然而在賀小燕仔細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后建議葉女士不要急于讓孩子上學。
“給她心臟做手術要緊,否則很危險!”賀小燕了解到一曼下面還有個上學的弟弟,葉女士為了照顧兩個孩子不能出去工作,一家四口人只靠一曼的父親一個人打工維持,生活拮據。賀小燕心里陣陣疼痛,跟患兒家長打了多年交道的她太了解和理解家長們心里的痛苦。家里有自閉癥和智障的患兒,最苦的是孩子的母親,她們都很自卑,把心里的苦藏起來,無處傾訴。
經過一夜的思考,賀小燕打電話告訴葉女士:“做好給孩子做手術的思想準備,我幫你籌手術費和安排住院手術!”
賀小燕把上學時做生意掙的全部的家當都投入到了學校里,曾經買下的房子因無錢裝修一直住著“清水房”。因為孩子們的特殊性,一個老師最多只能照顧四個學生,還要雇用生活老師,所以教師的工資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困難家庭的學生有時還要照顧,所以學校一直處于零贏利的狀態。她有心捐錢給一曼,可卻無錢可拿。
“有一次一個愛心單位,準備為我們學校捐款,被我挽拒了,我覺得向他人伸手很難為情。一曼的病情讓我揪心,我再也不顧自己的面子,第一次為患兒籌錢。”今年1月,賀小燕參加西經教育的年會,向同學們講起一曼的情況,號召同學們為之捐款。當場籌得15000多元。一曼做手術的那天賀小燕早早來到醫院,與醫生溝通并陪伴和鼓勵一曼的父母。一曼順利做了心臟手術,可賀小燕忘了接上幼兒園的女兒回家,直到女兒從幼兒園打來電話哭,她才想起,可她不能離開還在重癥監護室的小一曼,后來一個學生家長把她的女兒接回了自己家。她守在病房外,安慰著一曼的父母,及時與醫生護士溝通,直到醫生告訴她小一曼可以轉到普通病房了,賀小燕才放心地離開。
“賀老師對智障孩子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沒有她就不會有我女兒的第二次生命!她經常在電話里鼓勵我:只要不放棄孩子就會有希望!她讓我們全家都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小一曼能早日來樂一上學,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希望……”葉女士流著淚向往著。
她的精神召喚著更多的愛心人士走進天使們的世界
賀小燕每天早早到校工作,每頓飯都與孩子們一起吃,有時工作忙得顧不上吃飯,做后勤工作的老師忘記給她留,她就撿起孩子們吃剩下的飯扒拉幾口。每天晚上等到安排好了一切才可以離開,常常到家都已經是午夜。做建筑行業的丈夫因為總是見不到她,甚至連在一起吃頓飯的愿望都難以實現,對她的意見很大,于2009年離開了她。
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和擴大,令人操心的事太多,看到女兒累瘦了,賀小燕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們放棄在老家養老的安逸生活,來到小燕身邊,他們承擔起了后勤和安保工作。賀小燕的弟弟和妹妹從醫學院畢業后也進入她的學校做起了教師工作。來自家庭的力量給了小燕有力的支撐。
“除了我的家人,老師們也是我最有力的支持者。”賀小燕介紹道,學校的每個老師都非常有愛心非常有責任心。佟老師的家在黑龍江,今年春節期間,父母為了把她留在家鄉,把她的證件和錢包都收了起來,她從朋友那里借錢做路費又回到了重慶回到樂一回到孩子們中間。賀小燕把一個漂亮的東北女孩拉到了記者身邊。
“是賀老師的精神打動了我,能為這群孩子們做點什么是我今生最自豪的事!”面對記者的采訪,佟傳嬌老師靦腆地笑著說,賀老師對孩子們好,對老師也非常照顧,她家遠,過年火車票不好買,賀老師就讓她坐飛機回家看望父母,提前幫她購買飛機票,讓她早點離園回家。
“寶貝們的進步給了我最大的鼓勵,也是讓我能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采訪中賀小燕總是喜歡說這句話。
年,樂一融合幼兒園的孩子們在“重慶市少年兒童特奧會”上獲得了14塊獎牌。2010年9月,該園8名兒童參加了第五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獲得了8枚金牌11枚銀牌和14枚銅牌。
幾年來,已有8名同學進入小學,與正常的孩子一起學習,年級最高的已上四年級。
想起孩子們剛入園時的樣子,賀小燕和家長們禁不住熱淚滾滾。孩子們不會忘記,家長們不會忘記,社會也不會忘記賀小燕所做的一切。
據了解,重慶市現有智殘人員20萬人,每年新增3000多智殘兒童,已引起重慶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重慶市殘聯、婦聯等部門倡導下,22日,十幾家愛心單位為賀小燕的學校及另幾所專收智殘兒童的民營學校捐款四十萬元。
“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只有了解了這一群體,才會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寶貝們,才能讓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賀小燕深為山城人民為智障兒童的關愛表示深深的感謝,她號召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愛這一特殊的群體。
無論她的解釋多么完美,卻也掩蓋不了她這種“殘忍療法”對孩子的傷害,
請聽:華中區心智聯會:關于未經驗證的方法“治療”自閉癥事件的聲明/2014/07/7399375384489.html
近日以來,多家電視媒體、網絡媒體以《賀小燕:挑戰自閉癥》,《女博士“以暴制暴”治療自閉癥兒童 10人回歸正?!窞轭}報道了心智聯會成員機構重慶樂一融合幼兒園使用所謂“厭惡療法”“治療”自閉癥患者的事件,引起了各界的廣泛討論,貶褒不一,莫衷一是。
為了發揮心智聯會通過理念、管理、技術創新推動心智障礙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的目標,以正視聽,特聲明如下:
一、充分尊重心智障礙服務機構自主經營權
重慶樂一融合幼兒園是合法注冊的法人機構,根據我國法律規范,擁有充分的自主經營權。心智障礙服務機構在經營范圍內開展服務創新,努力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這些應該得到尊重。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服務機構可以任意施為,即使經過了所謂的家長同意。
二、必須遵守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
《聯合國殘疾人公約》明確一切關于障礙兒童的行動中,應當以兒童的最佳利益為首要考慮因素。
確保在于其他兒童平等的基礎上,享有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就一切影響本人的事項自由表達意見,獲得輔助手段實現該權利,其意見應當按其年齡和成熟程度予以考慮。
自閉癥兒童同樣享有基本人權。服務機構應當首先尊重他們的自主意愿,作為專業機構有能力提供輔助手段幫助自閉癥兒童自由表達意見,更加應該考慮其自主意愿,而非全憑家長做主甚至越俎代庖。
該事件中重慶樂一幼兒園的部分做法,如“吊高”故意刺激,讓大孩子“欺負”自閉癥孩子等有違公約的規定,必須立即改正。
三、必須遵守法律法規
我國《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規定不得侵犯身心障礙者的人格尊嚴、生命權、健康權、人身完整權等實體權利。不論家長同意與否,任何人或機構也無權作出涉嫌侵犯兒童尊嚴或身體、心理、精神的行為。
該事件中,“撞墻”、“咬人”等做法事實上對自閉癥兒童造成了傷害,構成侵權行為,違法了民事法律的規定,應該立刻停止侵害行為,采取補救措施。
四、必須遵守心智聯會章程
《章程》第四條規定本聯會的成員必須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視、虐待、傷害身心障礙人士;
重慶樂一幼兒園不論將其行為定義為自閉癥治療醫學實驗還是教學方法創新都不能忽視的是,事實上,其不當做法對部分自閉癥兒童造成了二次傷害,經過媒體報道,又很可能誤導社會公眾對心智自閉癥群體的認知。
作為心智聯會的成員機構,應當為行業內機構作出表率,要求重慶樂一幼兒園認真反思問題所在,最短時間內向心智聯會全體成員機構作出解釋,向社會公眾作出解釋,以正視聽。
心智聯會作為心智障礙服務協會
呼吁所有心智聯會成員機構及其他心智障礙服務機構能夠了解公約的內容,切實遵守公約的規定。
希望所有心智聯會成員機構及其他心智障礙服務機構能夠以權利模型等社會模型為基礎開展服務,進行社會倡導,摒棄傳統的醫學模型;
建議所有心智聯會成員機構及其他心智障礙服務機構充分了解我國法律規范,作為專業機構不能不懂法,不能知法犯法,不能無視他人的權利和法律的威嚴;
要求所有心智聯會成員機構遵守公約、我國法律法規,學習先進的理念、管理、技術,提高服務水平,切實提升心智障礙者的生活品質權利保障水平。
小編綜述:看過最早的新聞報道,一直關注這件事情,罵聲一片中,有微弱的支持聲。是的,自閉癥的治療方法是各國都在探索的難題,有新方法,大家就會積極嘗試只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康復。“暴力治療”是吸引眼球的媒體用語,“厭惡療法”才是其真正面目。有人支持說這是一種創新,我只想說:你支持的呼聲除了泄露你無知的真面目之外再無用處。“厭惡療法”的注意事項中明確規定:1厭惡療法會給求治者帶來非常不愉快的體驗,施治者在決定采用此法之前,務必向求治者解釋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進行治療。并且,施治者一般應把厭惡 療法作為最后一種選擇。2在使用厭惡療法的同時,應努力幫助求治者建立辨別性條件反應。3、拒絕訓練或完全無訓練動機及要求者不能強制治療。賀博士,你知道嗎?專業的正義之士已經從專業的角度進行了解析,在此不再贅言,只寄語自閉癥家長:你們是孩子最重要的保護神,任何時候都不可以因操之過急而自亂陣腳,擦亮雙眼,認真辨別,好好保護我們的“小星星”,讓寶貝們可以快樂的生活。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