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口語發展是有一定順序規律的,無論普通孩子、自閉癥及發育遲緩孩子,通常都是照此發展,相較而言,自閉癥孩子由于心智發展的落后,發展階段通常會推遲幾個月或幾年,有些自閉癥孩子也會出現長期停留在某個口語階段,進展困難的現象。因此,了解孩子所處的口語階段,從而進行適當的干預引導訓練,能夠有效提升孩子的口語能力。
那么本文將按孩子口語發展階段順序,分別進行介紹,并針對各階段,提供相應的訓練方法。
兒童口語發展的階段順序
一、無語言階段
特征描述:不會模仿聲音,但可模仿成人面部動作,如:伸舌頭、張嘴巴、做鬼臉等。
訓練方法:
首先要檢查孩子的構音器官發育是否正常,在排除這個原因后,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面對面交流,增加語言刺激
父母如果是低頭族和孩子面對面交流機會少、或是老人撫養,對孩子沒有足夠的交流,都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產生影響。就像“狼孩”,沒有人類語言環境的,怎么可能學會說話?所以,家庭環境中,和孩子要面對面交流,增加語言刺激。
2.加強孩子的認知理解
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會不會說,卻往往忽略是否聽懂,如果孩子只是仿說,沒有理解意思,語言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家長要加強孩子的認知理解,才能提升寶寶的語言表達。
關于認知理解,推薦文章:寶寶不懂指令,如何引導說話?(附案例)
3.錯過敏感期、語言仍可開發
通常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三歲前,6歲后若孩子還是不開口,開發引導將會更難,但是,無論5歲還是50歲都有可能學會一門外語,只是年齡越大學習難度也更大,所以,語言引導要盡早!
二、仿說階段
特征描述:從模仿聲音,到模仿單字—疊字—單詞,逐漸增加。
訓練方法:
1.加強模仿力
我們學習語言語都是通過后天模仿,因此孩子是否具有模仿力,是學會語言表達的關鍵。普通孩子通過家長的簡單示范,可能就會掌握,而自閉癥孩子,因為天生模仿能力較弱,所以,學習起來就會較為困難。
關于自閉癥如何進行模仿,文章推薦:自閉癥孩子,如何進行模仿動作?
2.引導孩子發音
訓練孩子發音,通常先從元音開始,然后才是輔音。家長可結合孩子情況,找出孩子可以發出聲音的字,如:寶寶能發出bABA音時,就可以引導他說出趴、拔、類似的發聲,并配合相應動作,引導孩子發音并理解。
關于引導孩子發音,文章推薦:90%家長都不知道的,教寶寶說話技巧(附:具體漢字說話方法)
3.即時模仿
隨時隨地即時模仿,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口語發展階段,從而來促進口語能力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將訓練融入生活。
舉例:
如看到小貓,家長可以模仿小貓的聲音,發出“喵喵”的聲音,引導孩子一起模仿,并發聲。
三、名詞命名階段
特征描述:隨著孩子的發育成長,從咿呀發聲到發展為語言,通常孩子開口都是從名詞開始,如:爸爸、媽媽等
訓練方法:
1.識別人物
讓孩子通過面孔來識別人物,并能叫出稱呼,同時,當成人面部做出一些情緒表達時,引導孩子進行互動反饋。
2.識別顏色+形狀+物品
這個時期,孩子屬于信息存儲階段,也就是通過名詞的命名,來識記各種信息,家長可通過一些圖片或實物,來指認給孩子,如顏色、形狀,物品等,并逐漸加大對事物的認知,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指認,直到對事物能準確命名,如,看到蘋果可說出:蘋果。
3.家長表達準確
很多孩子在剛學說話的時候,家長都會示范一些疊詞,如:車車、飯飯、吃吃等,家長示范時要正確表達,從而減少孩子識記后,再進行名稱轉換。如已經識記的疊詞,家長要逐漸規范表達,如:疊詞轉名詞,車車—汽車。
四、動詞運用階段
特征描述:此時語法尚不成熟,這時的語言,沒有主語,基本都是短句或電報句。
訓練方法:
1.語言拓展
通常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落后于語言理解能力,所以,有時孩子無法完整說一句話,或表達一件事,這時,就要做語言拓展訓練。
2.名詞+動詞拓展
孩子存儲了一定名詞,但還不能自如的表達,家長在訓練引導的時候,最好場景化,更利于孩子理解。如:吃飯的時候,說吃飯,加入“吃”這個動詞,而不說飯飯。當孩子能說出一個字時,家長要將字拓展為詞,再拓展為句。
如:飯—吃飯;肉—吃肉;水—喝水;車—推車
五、加入主語階段
特征描述:經常用自己的昵稱代替"我”,如“寶寶吃飯",昵稱與“我”混用后,逐漸用“我”作為主語代替昵稱,這個過程,也標志著自我意識初步建立。
訓練方法:
1.拓展主語句子
同上面的方法一樣,要融入場景,并加入主語+代詞拓展。
舉例:
寶寶餅干—我要吃餅干;出去—我要出去玩;吃薯片—我要吃薯片
2.短句拓展
將任意短句完善為整句:媽媽抱—媽媽抱抱我;洗手一寶寶在洗手;小貓—小貓在吃飯
六、問句階段
特征描述:這期間喜歡發問,問是什么?代表孩子已有初級抽象能力,問為什么?代表孩子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
訓練方法:
1.問句訓練
同一個問題,可變換不同形式問答。隨時提問,多樣提問,避免刻板,在生活中融入教學。
5W+H根據兒童能力隨意變換, 即:who(誰)、what(什么)where(何時),when(何地),why(為什么),how(怎么)
舉例:洗手
這是什么?這是誰的手?為什么洗手?手怎么了?去哪洗手?等等進行問句拓展訓練。
2.判斷句訓練
通過訓練,逐漸評估自己的能力,對判斷詞:能,會,可以等的認知理解。
物品判斷:
家長拿著香蕉,問孩子:這是蘋果嗎?孩子答:不是;家長問:這是什么?孩子答:這是香蕉。
能力判斷:
家長指著保溫杯問:你能擰開嗎?無論是否回答正確,都要讓孩子自己進行操作嘗試,當孩子擰開時,家長示范說:我能擰開,孩子通過仿說并結合剛才的行為,加深理解。
七、形容詞階段
特征描述:逐漸學會使用形容詞,如:好多,好大、大球、小球等,逐漸表達心理詞匯,如我很高興,媽媽傷心。
訓練方法:
1.拓展形容詞
通過拓展詞語,讓孩子理解形容詞的正確使用,并能恰當的描述。
舉例:家長拿著蘋果,問孩子:這個蘋果是什么樣的?
家長可以先示范并用手示意圓形說:圓圓的蘋果,或紅色的圓圓的蘋果。
寶寶吃一口后說:紅色的圓圓的蘋果,吃一口,酸酸甜甜的。
2.記憶描述
家長可通過圖片或根據當下情景,引導孩子進行描述。生活中隨時用上面提到的5W+H發問,孩子在描述時加入形容詞。
舉例:我們去哪玩?公園在哪?公園里有什么樣的樹?有什么樣的花?天空是什么顏色的?小鳥在哪飛?等等。
八、對話階段
特征描述:對話從1回合到多回合,通常對話回合數與孩子年齡趨同。如3歲孩子,通??梢酝瓿芍辽?回合對話。
訓練方法:
1.對話訓練
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幾歲了?你吃飯了嗎?
對于這樣的回合式問話,兩名家長可以先進行對話示范,普通孩子通常經過家長的示范,很快就能正確回答,
但發育遲緩、自閉癥孩子,常常會不理解,并會出現重復問題的現象。
如家長問:你吃飯了嗎? 寶答:你吃飯了嗎?問:叫阿姨, 寶答:叫阿姨,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對問話總是重復,推薦閱讀文章孩子說話晚,總是自問自答,怎么辦?
2.傳話訓練
傳話涉及到至少三個人,那么在做這個訓練時,前期孩子要理解“你”“我”“他”才能進行,所以,至少需要兩名家長的配合。
爸爸發指令:寶寶,你讓媽媽把蘋果拿給我,看孩子的反應,如能正確表述給予鼓勵,如不能,家長要在孩子沒開口前,進行示范,蹲下和孩子目光對視,直接示范說:媽媽,你把蘋果拿給爸爸。
九、修辭階段
特征描述:通過引導,孩子能將比喻、擬人、成語在語言表達時正確運用。
訓練方法:
1.同類修辭,多次示范
對于修辭及形容詞的表達,家長先示范,孩子最初通常并不理解具體詞意,但通過一個修辭多次重復示范,引導孩子的認知理解。
舉例:裙子像花一樣;蘑菇像小傘一樣;月亮像蛋糕一樣;
2.修辭簡單易懂
通常一個修辭,舉例3-5個案例,孩子理解并能正確表達,即通過。這時的比喻,一定要簡單,比喻物品和實物接近,同時,多個比喻重復舉例,讓孩子加強對修辭的理解,然后再根據孩子的理解程度,進行更多拓展訓練。
十、邏輯關系階段
特征描述:語言表達已具備一定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訓練,讓孩子理解事物的發展規則,以“因為”“所以”訓練為例:
訓練方法:
1.圖片、場景引導
家長可以拿出一些圖片,或在日常生活中提出問題,通過引導孩子回答,理解因果關系。
舉例:家長邊提問邊指著圖片回答:為什么要洗手?因為手臟了,所以要洗手。
2.同類問題,多次示范
為了加強孩子的理解,以因果關系為例,可以同時提出多個問題,都用因果關系來回答,從而加強孩子理解。
舉例:為什么喝水?因為口渴了,所以要喝水
為什么開空調?因為天熱了,所以要開空調
為什么掃地?因為地臟了,所以要掃地,等等。
對于“因為”“所以”這樣的抽象詞匯,家長不需過多解釋,只要示范在相應場景,讓孩子依此表達即可。按照這樣的方法,還可以訓練:如果,不;既然,那么;等類似詞語關系,逐漸拓展孩子的語言邏輯思維。
以上是對兒童口語發展階段,訓練方法的系統總結,最后,為每位能將此文閱讀到這里的家長點贊,相信堅持,終會花開!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