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驚
做噩夢和夜驚是兩種不同的情況。與做噩夢不同,夜驚不是因為做噩夢受了驚嚇,而是因為孩子的睡眠生理過程有問題,他不能正常地從深睡眠轉為淺睡眠?!?BR>
孩子醒過來后不會記得夜驚的情況,而它使父母膽戰心驚。很多孩子夜驚時會抽搐、尖叫、在床上翻來滾去,或者跑出房子大聲喊叫。他們的眼睛瞪得溜圓,但什么也看不見,你對他講話他也聽不見?!?BR>
孩子夜驚時你幫不了他的什么忙,只能等著發作平息。記住夜驚不是由于緊張引起的,對孩子也不會有什么傷害或長時間的副作用?!?BR>
安慰孩子:孩子發生夜驚時你可以抱住孩子,撫慰他,用冷毛巾給他擦臉,這樣做你自己會覺得好一些。當孩子開始清醒過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時,這些做法可以使孩子得到安慰?!?BR>
調整睡眠時間:讓孩子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并得到充分的休息?!?BR>
請專業人士幫助:雖然一般來說孩子的夜驚沒有什么嚴重的問題,但有時它可能是孩子神經系統異常的表現。請醫生進行檢查、確診,如果孩子的夜驚很頻繁,藥物可能可以緩解癥狀?!?/P>
做噩夢
與夜驚不同,噩夢會使孩子和父母都感到可怕,而且做噩夢常常是由不安全感、焦慮、恐懼或擔心所引起的。孩子一般從3歲左右出現做噩夢的情況,4-6歲時達到高峰。女孩做噩夢通常比男孩晚。拉普斯和蒙克在1959年的研究中發現,在6-12歲年齡組的孩子中有28%的孩子做過噩夢,10歲左右時又出現一個高峰,以后就減少了?!?BR>
噩夢與夜驚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于:雖然做噩夢的孩子也會出現出汗(焦慮)、叫喊和透不過氣(氣喘)的現象,但他們可以很快被喚醒,而且可以想起夢的內容,至少想起一些內容。生病、疼痛、過分興奮、恐懼、焦慮、暴力電視節目或父母的威脅都可能會誘發孩子做噩夢。雖然孩子可能講不清原因,但是你可以從他平時的表現中發現一些線索。缺少安全感、心情焦慮的孩子確實更易做噩夢?!?BR>
安慰:大多數父母一般都把做噩夢的孩子喚醒,然后安慰他,告訴他什么可怕的事情也沒有發生。你可以把孩子抱在懷里,但不要太大驚小怪。因為他可能會學會用“做噩夢”來讓你關注他。孩子剛醒來時不要問他做了什么噩夢?!?BR>
避免過分興奮:所有的孩子在睡覺前,都應有一段平靜放松的時間。因此,明智的方法是不讓孩子在臨睡前看有刺激性的或恐怖的電視節目,不讓他們聽嚇人的故事或做劇烈運動?!?BR>
同孩子談話:盡量了解孩子遇到了什么問題,白天同孩子討論他們的噩夢,盡量減輕他的恐懼和擔心。同時,也要預見可能引起孩子緊張的事件并使他有所準備,例如,提醒孩子假期或旅游結束后要去幼兒園。孩子常常因為不知道他們將要做什么而感到害怕?!?BR>
想出對策:如果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個噩夢,那么,你可以肯定他是在對某件事擔心焦慮。鼓勵孩子在白天談論他做夢的內容,并把它表演出來——但要想像出一個愉快的結尾?!?BR>
讓孩子自己想出一些辦法:對大些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感到自己有對付做噩夢的“法寶”,那通常會有幫助的?!?/P>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