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沖擊療法與暴露療法
沖擊療法(implosive therapy)與暴露療法(Flooding Therapy)均為以恐治恐的方法,亦是系統脫敏法的一種變型。Stampf 1975年認為,當病人體驗到最可怕的恐懼時,看到自己仍安然無恙,恐懼便會降低或消退。因此他提倡反復重現刺激,讓病人重新充分體驗全部不愉快的情緒,從而使原來引起的癥狀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適應證:兒童恐怖癥、焦慮癥、強迫癥等。
沖擊療法(implosive therapy)與暴露療法(Flooding Therapy)均為以恐治恐的方法,亦是系統脫敏法的一種變型。Stampf 1975年認為,當病人體驗到最可怕的恐懼時,看到自己仍安然無恙,恐懼便會降低或消退。因此他提倡反復重現刺激,讓病人重新充分體驗全部不愉快的情緒,從而使原來引起的癥狀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適應證:兒童恐怖癥、焦慮癥、強迫癥等。
操作方法:
1.沖擊療法是強迫病兒想象焦慮(恐懼)的物體或情境,使其體驗強烈的焦慮(恐懼),并維持這種水平,直至焦慮反應自行消退,然后給予新的刺激,再引起高度焦慮,如此反復進行,達到焦慮(恐懼)明顯減退為止。想像層次由重至輕。如某病兒怕手臟而不停洗手,便讓他想像用手摸鞋底、摸地板,不給洗手。再想像用手摸桌椅,不洗手。然后想像用手摸其他東西。如果出現明顯焦慮或哭鬧,不予理睬,仍然繼續令其想像用手摸臟東西,連續數小時,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及儀式動作(洗手)便會逐漸消失。
2.暴露療法則要求病兒面對或接觸焦慮(恐懼)的真正物體或情境,與沖擊療法一樣,使之經歷強烈的焦慮(恐懼),并認識到自己的焦慮(恐懼)毫無根據,從而消除焦慮(恐懼)。
一般說來,兒童焦慮癥與恐怖癥在采用脫敏法療效不明顯時,方可考慮改用沖擊療法或暴露療法。
(四)厭惡療法
厭惡療法(Aversive theravx)或稱厭惡條件反射法(aversive conditionins),又稱回避學習法(Avoidance Learning of Therapy)。這種方法是對不良行為或變態行為施加一個不愉快的體驗,如電擊、催化劑或言語責備等,利用痛苦的條件刺激來替代異常行為的快感,從而減少或消除異常行為,因此人們通常又稱之為“以毒攻毒療法”。
適應證:青少年酗酒、貪食癥、強迫癥、性心理異常等。
厭惡療法(Aversive theravx)或稱厭惡條件反射法(aversive conditionins),又稱回避學習法(Avoidance Learning of Therapy)。這種方法是對不良行為或變態行為施加一個不愉快的體驗,如電擊、催化劑或言語責備等,利用痛苦的條件刺激來替代異常行為的快感,從而減少或消除異常行為,因此人們通常又稱之為“以毒攻毒療法”。
適應證:青少年酗酒、貪食癥、強迫癥、性心理異常等。
操作方法:如采用電擊,電器一般安置在手指、腳或腿上,均系低壓電刺激。當酗酒青少年喝酒時,立即施以電擊,一旦他將酒吐出,電擊停止。療程一般為5日。如果采用藥物,則給病兒服用引起嘔吐的藥物如阿樸嗎啡,并在他即將出現嘔吐時,讓其飲酒而嘔吐,如此通過多次配合,直至不使用藥物,單純飲酒也出現惡心,對酒產生厭惡情緒,形成回避酒的條件反射。如果兒童吸吮手指,可在其手指上涂抹黃連水、奎寧水等苦味劑,使之吮吸苦味成為一種厭惡刺激,如此多次接合,可以減少吮指行為。
現有一種新形式的厭惡療法,稱之為內隱脫敏法(covert desensitization),它以厭惡法與脫敏法相結合。如以戀物癖青少年為例,當他出現這方面欲望或行為時,令其立即閉目,想像或回憶被群眾憤怒申斥的場面,可以達到減少與控制此種性變態行為的效果。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