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懲罰法
懲罰法(punishment procedures)是對病兒某項不合適的行為,附加一個令他嫌惡的刺激或減弱、消除其正在享用的增強物,從而減少該行為的發生頻率。所謂懲罰,范圍甚廣,如治療者的搖頭反對、批評譴責、終止增強物、暫時隔離及矯枉過正等,均是試圖在病兒出現不良行為后,讓其經受不愉快的體驗,從而消除此種不良行為的發生。
適應證:多種行為障礙和情緒障礙。如攻擊性行為、違紀、脾氣暴發、傷人自傷等。
懲罰法(punishment procedures)是對病兒某項不合適的行為,附加一個令他嫌惡的刺激或減弱、消除其正在享用的增強物,從而減少該行為的發生頻率。所謂懲罰,范圍甚廣,如治療者的搖頭反對、批評譴責、終止增強物、暫時隔離及矯枉過正等,均是試圖在病兒出現不良行為后,讓其經受不愉快的體驗,從而消除此種不良行為的發生。
適應證:多種行為障礙和情緒障礙。如攻擊性行為、違紀、脾氣暴發、傷人自傷等。
操作方法:
1.暫時隔離當病兒出現某種不良行為時,及時撤除其正在享用的強化物,并將病兒暫時轉移到另一情境中去。假如將該病兒隔離在一個單獨的隔離室,則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有自傷行為的病兒不能單獨進隔離室,以免發生危險。
?。?)孤獨癥病兒很喜歡單獨活動,隔離室不可能成為懲罰的強化物,故對孤獨癥病兒進 行行為矯正時,一般改用其他行為矯正方法。
?。?)隔離室應當采用單向玻璃設施,以便隨時觀察病兒在室內的反應,防止發生意外。
?。?)隔離時間:據蔡逸周1992年報道,正常兒童一歲隔離1分鐘,精神發育遲滯病兒應當按其心理年齡計算隔離時間。
?。?)利用隔離的這段時間,讓兒童靜下來,使其了解被隔離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表現不被喜歡,從而要改變這種不良行為。
?。?)隔離前,應該注意病兒是否存有利用某些行為來達到被隔離而不做其不喜歡做的事的意向。
2.矯枉過正法
?。?)恢復原狀的矯枉過正法:讓病兒將搞亂的環境恢復到原來狀態,甚至要求比原狀更好。如將地板搞臟,則要求他打掃干凈,甚至把整個房間的地板打掃一遍。
?。?)陽性實踐性矯枉過正法:不是針對行為與環境,而是對病兒進行小便訓練。如每當病兒尿褲時,要求他自己更換褲、襪,并練習如何正確解小便。FOXX等1973年曾經采用此法對遺尿病兒經過1O次訓練,情況大為改善。
懲罰法與負性強化的后果不相同,前者后果是不愉快的、痛苦的,后者是愉快的。治療者只能在不得已時運用懲罰法。一般來說,負性強化更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懲罰法與負性強化都需要運用厭惡刺激,容易產生副作用,因此必須慎重使用這兩個反應。
(八)消退法
消退法(extinction procedures)是通過削弱或撤除某不良行為的強化因素來減少該項不良行為的發生率。一般常用漠視、不理睬等方式,達到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的目的。
適應證:多種行為障礙、情緒障礙、神經性嘔吐等。
消退法(extinction procedures)是通過削弱或撤除某不良行為的強化因素來減少該項不良行為的發生率。一般常用漠視、不理睬等方式,達到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的目的。
適應證:多種行為障礙、情緒障礙、神經性嘔吐等。
操作方法:治療前,找出導致不良行為或情緒問題的強化因素,然后消退這種強化因素。例如,一個21個月的幼兒,每當父母放他在床上就大哭大叫,發脾氣,所以父母要在床旁陪一、兩個小時,直至睡著為止。顯然,父母陪伴是該幼兒大發脾氣的強化因素。治療方法:讓父母漫不經心地把他放在床上,告訴他不再陪伴,然后離去,置發脾氣而不顧。如此,第一晚哭鬧3O分鐘,第二晚縮短到15分鐘,……第七個晚上吵鬧完全消失。
運用消退法矯正兒童行為時,必須注意:
①在消退不良行為的同時,如能對良好行為進行強化,可以取得較好的消退效果。
②應當嚴格控制要消退行為的強化物。換言之,在使用消退法時,必須確保在被消退的該項行為之后,不呈現任何正性強化物,否則消退法多數會宣告失敗。
③執行消退程序時,物質環境、有關人物的角色扮演以及言語等都必須妥善安排,使各種強化物對消退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限度,以利于良好行為的形成。
④消退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對某一個不良行為需要連續采取消退法,該行為方能消退。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