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美國, 孩子在三歲時診斷出自閉癥, 之后接受了一年半的ABA治療, 學區提供一個星期十五個小時的ABA, 加上一星期九個小時的特殊兒童的幼兒園, 孩子在細動作方面的進步最大. 會自己扣扣子, 剪貼, 等等. 可是在人際互動和在語言方面幾乎停滯不前. 在他三歲時, 我一點都不擔心他的發展, 但是到四歲左右的時候, 我非常擔心. 憂心不已.
快三歲時, 會說一點話, 偶爾有句子出現. 認很多的圖片, 大多是中文, 會約兩三百個常用英文. 大多是媽媽教的. 喜歡找媽媽玩, 偶爾跟哥哥玩. 眼睛看著人的時間還蠻多的. 認得所有英文字母, 認數字1~10, 認大部分的形狀和顏色 會數數到二十(中英文都會). 其它的發展和其它兩三歲小孩差不多, 除了說話表達能力差了些.
四歲時, 還是只會說一點點話, 認圖還都是中文, 認知方面增加很少, 越來越少眼神接觸, 因為口語表達不好, 因為沮喪就大哭的機率增加很多.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為什么以他三歲的程度, 四歲時卻沒有進步太多. 后來發現孩子并不適合用ABA來教導. 那用什么才合適呢? 自己做了 一些研究以后, 決定做rdi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RDI 是由一個或是一組顧問來指導父母, 保母或老師來和小孩做治療. 中文方面的書籍有下面兩本(解開人際關系之謎和兒童人際關系發展手冊) . 在臺灣還沒有認證的RDI顧問, 美國也不是很多地方都有. 往往有些父母要開車一兩小時去做治療. 在臺灣如果想做的話有兩個方法, 一個是買上面兩本書來研究一下, 照著手冊上面的方法和自己的孩子做練習. 另一個是找一個機會帶孩子來美國或是離臺灣比較近的地方找有認證的RDI治療師做RDA(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Assessment), 看看小朋友是在哪一個程度, 應該由哪一個階段開始作. 之后每個月或是每兩個星期寄錄像帶給顧問看, 用電話討論應該再做哪些新的活動, 舊的活動有哪些應該改進的地方. (要找顧問請到...]....://www.rdiconnect.com/RDI/consultants.asp[/url])
我的孩子做了五個月的RDI, 姑且不論進步多少, 就光是每次孩子眼神發亮的盯著我, 很開心的要求我跟他一起玩RDI的游戲時, 我就非常感激這種治療方法. 用這種融入生活 (life style) 的治療方法, 我們一起洗衣服, 洗菜, 煮飯, 擦窗戶, 洗澡, 散步……等等,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一起分享生活的樂趣, 讓我覺得和這樣一個小朋友一起生活有著無限大的樂趣. 更何況他現在開始會用眼神詢問這是對的還是錯的, 用眼睛解讀別人的臉上表情的認同或不認同.
我很想把一些我上的課和做的一些游戲, 在網絡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小孩由第一級(Level 1: Novice)的第零個階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 )開始, 現在大部分在做第一階段(stage1: attend 專心)和第二階段(stage2: reference 參照能力)的活動.
書上沒有第零個階段, 第零個階段是讓孩子注意到游戲的慣性(pattern), 突然終止, 讓小孩要求游戲繼續下去. 例如一個大人抱著孩子做下來, 輕輕的前后搖擺, 好像抱著小嬰兒搖晃一樣, 嘴里說著’搖呀, 搖呀, 停止.’ (rock, rock, stop) 搖兩下就停下來, 再搖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復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搖晃的頻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钡臅r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搖晃, 看看孩子的背會不會試著往后壓或是往前搖, 這就是互動的開始, 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幫他搖.
下面有一些這個階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的活動給大家參考
1 rock, rock, stop (搖呀, 搖呀, 停止)同上
2. roll, roll, stop (滾呀, 滾呀, 停止) : 讓小孩趴在花生球, 大龍球或是大一點的充汽球上, 往前滾, 往后滾, 停止, 嘴里說著’滾呀, 滾呀, 停止.’ (roll, roll, stop) 前滾后滾就停下來, 再滾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復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滾動的頻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钡臅r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滾, 看看孩子會不會試著球上滾動, 這就是互動的開始, 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幫他滾.
3. walk, walk, walk, stop (走, 走, 走, 停): 大人牽著小孩的手, 走幾步路, 停下來, 這樣重復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走路的頻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钡臅r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走, 看看孩子會不會拉著大人往前走, 這就是互動的開始, 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牽著他的手往前走. 如果孩子可以做的很好, 就不要牽手, 改成兩個人拉著手帕, 如果拉著手帕也做得很好, 就不要牽手了, 讓他自己走. 只是, 現在如果他要你繼續走, 必須要有眼神的接觸, 必須要抬起頭來看著大人, 才能繼續剛剛的動作.
人際關系的發展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重要性, 當我買了解開人際關系之謎和兒童人際關系發展手冊的書籍回來, 也買了DVD影片( Going to the heart of autism, ...]....://www.rdiconnect.com/resources/viewResource.asp?pid=200[/url]), 照著里面的活動跟自己小孩玩, 很奇怪的是, 小孩的反應有的和預期的一樣, 有的和預期的不一樣, 自己土法煉鋼, 練了一陣子, 效果并不好. 找了RDI顧問以后, 才知道還有一個第零階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 ). 沒有第零個階段, 做第一階段(stage1: attend 專心)的效果也就受到了影響. 跟游戲治療(floor time)以小孩為中心不太一樣, RDI是以大人為中心的活動. 要得到孩子的注意以前(第一階段stage1: attend 專心), 必須先讓它能夠跟大人建立密切的關系, 第零階段的活動, 大多在教導孩子們習慣大人的存在與相處的模式.
再介紹一些第零階段( stage0:regulation, deregulation, regulation )的活動
幫忙家務
1. 洗衣服: 帶孩子洗衣服, 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邊, 孩子站在洗衣機前面, 如果孩子不夠高的話, 就讓他踩在凳子上. 大人把臟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給小孩, 小孩再把衣服丟進洗衣機. 大人一邊遞衣服, 嘴巴一邊說, ‘洗衣機, 洗衣機, 洗衣服’ 這樣重復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的頻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給小孩的時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有的孩子在這時候會用力拉衣服, 這時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給他, 讓他把衣服放進去. 如果你的孩子抬起頭來看著你, 你就要給他一個很大的微笑, 再把衣服給他, 當孩子抬起頭來看著你的次數愈來越多時, 這時候表示, 你已經可以加入一些第一階段的活動了.
2. 擦桌子: 拿一條大的抹布, 可以讓大人和孩子一起把手放在上面, 剛開始可以抓著孩子的手, 輕輕的擦桌子, 一邊擦一邊說’擦桌子, 擦桌子, 停下來’ 擦兩下就停下來, 再擦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復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擦桌子的頻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钡臅r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擦, 讓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所以大人再繼續幫他擦. 熟悉了了以后, 不要抓著他的手, 讓他把手放在抹布的另一邊, 兩個人一起做.
3. 打蛋: 把蛋打在容器中, 握著孩子的手拿筷子或打蛋器打蛋. 一邊攪拌一邊說’打蛋, 打蛋, ?!?打兩下就停下來, 再打兩下再停下來, 這樣重復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打蛋的頻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钡臅r候, 完全停下來不動, 不再繼續攪拌, 讓孩子在修補剛剛終止的動作.
在顧問(RDI certified consultant)那里做的活動和書上的活動不太一樣, 而且針對我的孩子的情形坐一些修改. 我陸陸續續會把每星期學到的東西貼出來和大家分享, 下次我會貼一些第一階段的活動. 家長如果有孩子年紀在四歲以下, 非常建議從第零階段開始. 如果覺得自己孩子程度很好, 也要從他的能力以下的一兩個階段開始. 不要急, 做得過程, 大人要能夠享受和他一起玩的樂趣. 孩子很敏感, 把RDI當功課做和把RDI當作一起玩的活動, 效果差很多. 本來RDI就是要教孩子體會人際互動的樂趣, 如果連大人都不能體會和享受和自己孩子互動的樂趣, 那要如何讓孩子知道走出自己的世界和別人互動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和自己互動時發亮的眼神和開心的笑容, 這就是對孩子們最大的鼓勵了
做RDI特別注意的 一點是要常常小小變化一下內容, 例如上次提到的洗衣服,
洗衣服:
帶孩子洗衣服, 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邊, 孩子站在洗衣機前面, 如果孩子不夠高的話, 就讓他踩在凳子上. 大人把臟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給小孩, 小孩再把衣服丟進洗衣機. 大人一邊遞衣服, 嘴巴一邊說, ‘洗衣機, 洗衣機, 洗衣服’ 這樣重復好幾次, 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習慣這樣的頻率, 然后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給小孩的時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有的孩子在這時候會用力拉衣服, 這時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給他, 讓他把衣服放進去. 如果你的孩子抬起頭來看著你, 你就要給他一個很大的微笑, 再把衣服給他,
做了幾次以后, 可以稍微改變一下, 例如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給小孩的時候, 抓住衣服不放手, 或是把衣服拿很高, 或是丟給他, 或是把衣服拋高讓孩子接住, 或是孩子本來看準了, 就眼神離開, 只是伸手過去拿, 在孩子伸手的時候, 大人突然把衣服抽離開, 讓孩子撲個空, 再把衣服拿在靠近眼睛的地方, 等他瞄你一眼的時候再給他衣服等等, 最主要的是抓住他的視線, 讓他能夠看著你.
不能請顧問, 自己做RDI也可以做得很好. 只是有一些循序漸進的竅門不好拿捏. 還有一些顧問重視的地方, 我們自己卻忽略了. 自己做的時候, 如果有可能的話, 把它錄像起來, 自己看自己哪里做得好, 哪里做得不好, 作一張表自己填寫, 主要有下面幾個問題:
1. 孩子是否投入活動中
2. 孩子是否眼神接觸的頻繁
3. 大人是否對孩子的反應給予適當的鼓勵
4. 活動的難易程度如何, 孩子是否由活動中得到互動的樂趣
5. 大人是否由互動中得到樂趣
有時候我們急著要教孩子一些技巧而忘記了我們本來的目的, 那就是讓孩子享受到互動的樂趣. 活動的程序是否正確并不重要. 例如有一次, 我們在做”我的想法是……”的活動. 我和小孩一起畫一張圖, 是一個人. 大人先說’我的想法是…臉’, 然后再紙上畫一個大臉. 大人把蠟筆遞給小孩, 小孩接著說’我的主意是…眼睛’, 然后小朋友會自己畫一個眼睛, 畫完以后會把蠟筆遞給大人, 大人接著說’我的想法是…耳朵’, 然后再紙上畫一個耳朵. 大人再把蠟筆遞給小孩, 如此這般, 完成一張圖畫. 我活動的時候, 孩子常常漏說”我的想法是……”, 我要記得提醒他說”我的想法是……”, 而且, 當小朋友畫完一個部位時, 沒有把蠟筆交出來 還想在自己一直畫下去, 我常常提醒他, 換媽媽畫了. 我自己覺得這個活動孩子并沒有參與得很好. 可是顧問一看到錄像帶, 就一直很高興的說, ‘太好了, 太好了, 你看小朋友一直有很好的眼神接觸, 而且他非常注意大人在畫什么, 互動實在是太好了’. 這時候, 我才知道, 我自己太專注于要孩子照著游戲規則玩, 而忽略了他的眼神接觸和互動的樂趣. 所以, 如果有可能的話, 家長把活動錄像起來, 再看一次, 感覺會很不一樣.
書(解開人際關系之謎和兒童人際關系發展手冊)寫得不錯, 只是有一些活動是一連串上去的, 像是在第零階段的一些活動可以一直延伸到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一直上去. 同樣的活動因為小孩所在的階段不同, 而稍稍有些不同.
自己做RDI時, 做一張check list, 有哪些活動, 每天紀錄. 每個星期更新一次活動, 看看哪一個可以繼續做下去, 哪一個太難了先暫停, 哪一個已經駕輕就熟, 可以換下一個活動, 對剛剛開始的人很有幫助.
剛開始第零階段的功課要做得扎實, 我們做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 網絡上有人說他們做了六個月的時間還在做第零階段. 盡管我們現在大部分都在第一和第二階段, 每天還是多少做一些第零階段的活動.
下面是一些stage0, stage1的活動, 有一些活動, 我自己分不太清楚, 哪一個是第零階段或第一階段.
1.把第零階段的活動串在一起, 最開始可以兩個, 再來三個串在一起. 再來四個串在一起. (請參考淺談rdi1和淺談rdi2) 例如: rock, rock, stop (搖呀, 搖呀, 停止)+ roll, roll, stop (滾呀, 滾呀, 停止). 先做rock, rock, stop (搖呀, 搖呀, 停止)做一兩分鐘以后, 換到roll, roll, stop (滾呀, 滾呀, 停止) 做一兩分鐘以后, 再換到rock, rock, stop (搖呀, 搖呀, 停止), 再換到roll, roll, stop (滾呀, 滾呀, 停止) 做一兩分鐘, 剛開始由大人引導變換活動, 如此重復幾次以后, 大人和小朋友都很熟悉這樣的頻率了, 在變換場景時, 不要由大人引導, 等待小朋友自己走到下一個場景.
2.放氣球: 把氣球吹滿氣以后, 在小朋友面前說’1, 2, 3, 放’, 如果小朋友喜歡的話, 放了幾次, 他撿氣球回來給大人時, 做一些吸引他注意的聲音, 確定他有眼神接觸, 才開始吹氣球, 吹到一半, 吸一口氣, 可是不吹出去, 等小朋友也學你吸一口氣, 吹吹吹時, 在繼續接下去吹. (或者是有眼神接觸也可以, 看哪一個小朋友比較容易做到, 就選那一個做)
3.擦玻璃: 材料: 報紙或抹布兩份, 清潔劑(噴玻璃用)兩份. 在公寓得落地窗, 小朋友和大人一個人站在室內, 一個人站在室外. 一個人拿著一個抹布和一瓶噴玻璃清潔劑(如果怕危險, 里面可以裝水讓小朋友噴), 小朋友要能一上一下, 或是一左一又跟著大人擦玻璃, 大人擦到哪里, 小朋友要跟著擦到那里, 大人噴玻璃, 小朋友也要跟著噴. 透過玻璃, 眼神的接觸, 分享情緒, 在擦玻璃時都可以加進去. 如果小朋友只想透過玻璃跟你擊掌, 親一下, 或是做鬼臉, 那也非常好. 如果他還沒有辦法跟著大人隔著玻璃做, 最開始就讓他跟在大人旁邊亂抹亂擦就可以了, 那也是很好玩的.
另外, 我把回復一位訪客的問題也貼在里面, 給大家參考
眼神訓練慢慢來
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
stage 1 Attend
講話講到一半, 突然聽下來, 讓他看著你再繼續
(先假裝失聲, 如果他不看你, 做一個很夸張的抽氣聲, 口吃或奇怪的聲音, 如果他還是不看你, 你就假裝手抓著喉嚨, 說不出聲音, 把自己的臉慢慢貼近他的臉, 確定他的眼神和你接觸, 給他一個獎勵的微笑, 再繼續說下去)
多做一些RDI第一和第二階段的游戲, 參考書籍有兩本: 解開人際關系之謎和兒童人際關系發展手冊
stage 2 Reference
Mr. Potato Head 是美國小孩常玩的玩具, 一個馬鈴薯形狀的頭, 上面有一些洞洞, 可以插入眼睛, 鼻子, 等五官. 大人坐在旁邊, 剛開始時, 大人手里拿著馬鈴薯頭, 小朋友前面有一堆五官, 要小朋友看著大人的臉部表情, 決定哪一個五官是大人希望小朋友放在頭上的, 大人不說話, 可以點頭或搖頭表示是或不是, 可以用微笑或哭臉表示, 也可以擠眉弄眼的來表示. 如果小朋友不看你就自行決定五官要插進去, 你可以把馬鈴薯的頭抽走, 有可以大聲咳嗽或抽氣提醒他注意, 如果你抽走馬鈴薯頭, 小孩很疑惑不知道怎么做下一步, 你可以口頭提示他試一試拿另一個, 所有的五官都是大人決定要拿哪一個. 如果這一個步驟做得很好, 多玩幾次以后, 下一步就要連放五官的位置都是要參照大人的表情決定. 所以到后來, 小朋友需要拿起一個五官---參照大人的臉部表情---試著不同洞的位置, 一邊試, 一邊參照大人的表情, 不對要一個洞換一個洞, 繼續看大人的臉---再拿起一個五官---參照大人的臉部表情---試著不同洞的位置, 一邊試, 一邊參照大人的表情, 不對要一個洞換一個洞, 繼續看大人的臉---一直到所有的洞都插好了----看看成品, 用力的大笑或嘲笑他的眼睛長在腳上, 嘴巴長在頭上, 手長在鼻子上等等. 活動中, 一個小朋友要看幾十次甚至幾百次才有可能完成. 哈哈, 他多看你一眼, 你就多賺到一次.
多做幾種這些活動, 幾個月下來, 他的眼神就會進步很多. 我們弟弟現在每次都有事沒事就跑來看我是不是有什么好笑的表情, 他的aba治療師也都大力稱贊他的眼神接觸增加, 時間拉長很多.
沒有Mr. Potato head, 我用積木也照玩, 拼圖也照玩, 隨便剪個紙或是碎布當作是五官, 在紙上或是布上畫一個圓圈當作臉, 也可以玩得很開心喔. 加油.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