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獻探討
Scheerer, Rothmann和Goldstein (1945)曾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描述一位自閉癥青少年種種認知特質及行為特征。他們發現這個自閉癥青少年因抽象思考能力的障礙,導致他在認知、社交及學業上的困難。然后在一九七0年至八0年代之間,Frith(1970a, 1970b, 1972)對于自閉癥者進行許多認知性的系列研究,Frith的系列性研究發現自閉癥者的認知特性與眾不同,他們較缺乏彈性,也比較不會運用自己的背景知識或認知資源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這些早期的認知性研究,雖然不是從「執行功能」的角度出發,但已為現代自閉癥「執行功能」的研究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一九八0年代后,「執行功能」的理論逐漸完備,而標準化的「執行功能」測驗工具也漸趨完整(Lezak, 1995),故自閉癥「執行功能」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本章第一節先介紹「執行功能」的意涵及其測驗工具。第二節至第四節分別介紹自閉癥者「抑制」「工作記憶」「認知計劃」「認知彈性」等「執行功能」的實征研究,以為研究設計之參考。
第一節 「執行功能」的意涵與測驗工具
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額葉(尤其是前額葉)與「執行功能」息息相關。額葉受損可能造成語用失常、情緒失控、人格障礙等各種問題。根據Lezak(1995)的分析,額葉受損者有四個主要的癥狀:
1. 動作異常:動作規劃能力差、主動注視能力差;
2. 擴散性思考消失:自發性行為減少、僵化與固著;
3.受制于環境:抑制能力差、不顧危險;
4.社會行為障礙:沖動、違反規范、沒有反應、冷漠和缺乏感情。
而自閉癥者的認知與行為常與這四大項中所描述的情形若合符節。 Damasio和Maurer (1978)是最早發現自閉癥者和額葉受損病人的相似性。因此他們提出額葉假說,認為自閉癥是一種額葉受損的癥狀。Damasio和Maurer (1978)的額葉假說開啟了一系列自閉癥「執行功能」的研究。
「執行功能」不是指單一的能力,它代表的是各式各樣一系列的能力?!笀绦泄δ堋箍砂ㄓ媱?組織,目標選擇,彈性,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抑制(inhibition)等能力(Lezak, 1995; Stuss & Benson, 1986)。之所以稱為「執行」功能,主要是因為它的角色與企業的執行者(executive)類似,需要設定企業目標、監控目標的進展、確認企業目標的達成。而「執行功能」的各個次成份也都與目標的設定與達成有關(Welsh & Pennington, 1988),因此以「執行功能」名之(executive functions)。如果從認知與學習的觀點來看,「執行功能」指的是執行某一認知或學習作業時,所涉及的種種執行與控制的認知歷程。 「執行功能」可分為下列四類 (Lezak,1995): (1)意 志 (volition);
(2)計 劃(planning);
(3)目的性行動 (purposive action);
(4)有效的執行(effective performance)。
每一類又包含多種的認知成份(cognitive components)。歸納起來,「執行功能」的認知成份有下列幾項:
1. 自發性 (initiation);
2. 動機(motivation);
3.目標設定(goal setting);
4.自我覺識(self-awareness);
5.社會性覺識(social-awareness);
6.認知計劃(cognitive planning);
7.組織(organization);
8.注意力(attention);
9.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
10.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
11.自我評鑒(self-evaluation);
12.沖動的控制(impulse control)或者抑制(inhibition);
13.認知上的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14.策略性行為(strategic behaviors);
15.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