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退縮行為
問題描述
某些小孩會很小心地探詢周遭的情境和沒有經過初步的察覺便不情愿投入活動中。還有另一些小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于離群的狀態而只好被迫看著其它的小孩。但仍然有其它小孩對周圍的活動表示沒有興趣或參與感,而將自己完全和團體區隔開來。有退縮現象的小孩,當他們不知道要期望什么或是不知如何處理一個指定的狀況時,也會顯示異常地不安,尤其是面對一個新的經驗時,情形可能更明顯。
問題的根源
我們很容易忽略一個怕羞或是內向的小孩。他們不會要求很多的關注也不會觸犯教室常規。所以大部分的時間當這類小孩試圖表達他們自己時,往往會導致丟臉、遭拒及失敗的結果。害羞或怕羞常嚴重到對于這個小孩在發展社交關系的一個障礙物。
定義
孤立指的是各種來自于令人感到不安的事物及因暴露在他人的面前而感到極度的自覺所形成的焦慮,導致想要逃避的意念。退縮則是刻意地將自己從社交互動中隔離。
孤立與退縮的外顯行為以下行為可用來反映害羞或退縮行為:
①缺乏與同儕或大人共處的興趣
②在團體中提不起勁且缺乏自信心
③當需要發表意見時常無法做到
④重復而無目的地獨自一人游戲而不和同儕或其它團體在一起
⑤課間休息時單獨一個人行動/活動
⑥投入活動中有困難(本身所反應出來或是須由他人包括大人或其它小孩誘導出反應)
處理策略
1.察覺學童的感覺了解學童的感覺并讓他(她)知道令人不安的事物只是暫時的現象。試著找尋機會使他回憶:當憂慮解除而能快樂地活動時。孩子的感受能被接受是提供讓孩子安心的感覺,并非凡事皆須要求完美,而且別人是將他(她)視為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對小孩自我概念的發展是有關鍵性的,而且當大人不在旁協助時自己也不會再感到不安。
2.向其它人解釋他(她)的反應將小孩有如此的反應解釋給其它人聽是必要的,告訴他們當小孩和他們一起時,會感到害羞,并請他們為他(她)設身處地著想。但必須注意小孩可能由于大人這樣支助和控制的方式而形成依賴性。
3.鼓勵參與將問題逐步轉換成只要回答是或不是的問句,而不要強迫小孩去參與。允許他(她)先在旁觀看并試著在旁去了解此項活動。慢慢地鼓勵他去接觸新的事物將是有幫助的。舉例來說,你可以對他說:『現在你摸摸看...』,或是你可以和這個小孩一起幫游戲進行??捎纱笕说慕槿霛u漸地由與其它小孩互動來取代。而對他(她)任何的嘗試或努力給予贊揚。
4.提供支應提供他們安靜而親近的時間和大人在一起。切勿催促小孩和其它小孩一起做活動。先在旁觀察他(她)在其它小孩旁開始作類似的游戲。增強他努力去嘗試互動的任何成果。
5.承認小孩的貢獻藉由這個小孩而讓事件發生能幫助小孩了解他(她)對這世界的影響。舉例:藉由說『首先你跟著我做,然后我會跟著你做?!?BR>6.提出程序架構在游戲場上,先試著鼓勵小孩投入一些簡單又安靜的游戲活動。在成功完成多數的小任務后,再擴展到包括其它技能的活動。
7.重新安排教室將教室安排成學童可以和同儕互動及可受到互相激勵的編排方式。提供可以促進團體參與的教材或設備而不是讓學童只能玩相同或類似的游戲。例如包括可供兩人以上操作的大型機械設施,如:蹺蹺板或搖搖船、大張的報紙供藝術創作、大片的地磚、可促進團體參與的學習角:如管家角。將一個怕羞的學童和一個令他(她)感到自在的學童分成一組并指定他們去一個地方游戲也是有幫助的。
8.稱贊他們主動合作提供稱贊給教室中的其它小孩,稱贊他們主動且樂于和怕羞小孩的互動。
例如:「小明,你今天和小華做的很棒,你們一起搭建了比其它小朋友還要高的高塔?!苟瑫r也稱贊這個怕羞的小孩能和其它小孩合作。例如:「小華,我很欣賞你和小明一起搭的高塔。有其它小朋友的幫忙及一起游戲是不是很有趣?」
老師與家長的合作
1.適當的支持和家長詳述以下兩點的重要性:盡可能地正常對待這樣的小孩及當他(她)說話或參與活動時給予充分的關注。
2.與家長分享及協助他們如何在自家附近增進社交互動的方法鼓勵家長試著去提供一個能邀集鄰近的小孩想要去玩耍的環境。家長們可
藉由發動或參與住家附近的團體活動或是一個個地邀請小朋友到家里玩、或做點心、或是一起吃冰淇淋或一同過夜等等。
如果你的小孩對于和其它小孩在互動上有困難,家長可以適時地加入活動中做示范并試著鼓勵他參與及與他人互動。
雖然在幼兒時期,一般兒童和發展遲緩兒童都容易出現行為問題,但是老師與家長如多用點心,并且把握住處理原則,那么,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去除掉問題行為,并且進一步建立良好行為規范。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