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班就讀是指特殊兒童在普通教育機構中和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種特殊教育形式。對隨班就讀的兒童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還要針對隨讀兒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康復和補償訓練,努力使他們和正常兒童一樣,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為今后自立平等的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的廣泛推廣,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使他們能和正常兒童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對促進他們和正常兒童一體化,實現教育融合,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很有好處。在隨班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了解這些兒童的特殊需要,并通過靈活的課程、教學策略、資源利用等,讓隨班兒童受到較高質量的教育,使智力落后兒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 一、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從接納開始
> (1)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
> 智力落后兒童在殘疾兒童中所占的比例較大,開展智力落后兒童的隨班就讀教學,即把智力落后兒童放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級實施特殊教育,但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學校不愿接收,教師不愿教,也難以教好。有些學校雖然接收了智力落后兒童,但無論是學習還是組織各種活動都將他們排斥在外,還有的僅僅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對他們的學習不管不問,這些都不利于智力落后兒童的發展。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素質。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①高度的責任感。要對智力落后兒童的發展負責,及時進行個別輔導。②充分的愛心與耐心。雖然這些孩子有時候對于教師的辛勤勞動和關心愛護無動于衷,但智力落后兒童比其他健全兒童更需要愛。對智力落后兒童的教育,就需要教師有一種偉大的、無私的、不求任何回報的愛,這是做好隨班就讀工作的精神力量。
> (2)組織各種活動,幫助正常兒童理解智力落后兒童
> 在智力落后兒童的隨班就讀教學中,做好正常兒童的思想工作,幫助正常兒童接納他們,主動和他們交往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把隨讀生的簡單情況介紹給大家,并說明他們的殘疾不是可以人為選擇的,遇到這種情況是很不幸的,并要求全體正常兒童對隨讀生有正確的認識,不可取笑、嘲諷等。
> 只有學校、教師、學生真正的接納智力落后隨讀生,智力落后隨班就讀才有可能得以發展。
> 二、智力落后兒童的特殊需要和教學策略
> 智力殘疾兒童進入普通班級隨班就讀,由于他們與正常兒童在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等方面存在著相當的差異,為了促進他們的身心的健康發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效益,在教學中必須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
> (1)充分實施有效教學 ,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 智力殘疾兒童由于智力上的原因,要想和普通兒童同步發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在學習上對他們必須采取事實求是的態度,在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法上采用適合他們接受特點的做法。在使用教材的同時,適當增加一些基礎性的內容,力求達到基本的教學要求。例如,智力殘疾兒童在隨班就讀中學習數學,難度是顯而易見的,使用普小教材,進度快,難度大,智力殘疾兒童接受的難度更大。我們教師必須恰當的處理好教材,做必要的刪減和添加,在保證絕大部分正常兒童學習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又能使智力殘疾兒童學有所得,把數學所學和生活運用結合起來。
> (2)鼓勵學生互相幫助,發揮助學伙伴的作用。
> 智力落后兒童與正常兒童相比,由于大腦發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而在感知、記憶、思維、語言、個性等方面與正常兒童都有著明顯的差距,單從智力落后兒童的記憶特點來看,他們識記速度慢、保持不牢固、再現困難、不準確。例如,在教學中,教他們學一個新知識時,往往需要多次的重復,才能教會。但是遺忘非???,上節課教的內容,下節課必須復習;有的學生學了一學期的內容,一個假期下來基本忘光。要幫助學生學習成功,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運用“伙伴力量”。換言之,就是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在目前隨班就讀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難以做到較好的個別輔導,那么,這些可以交給助學伙伴協助完成。例如,在學習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助學伙伴可以課前幫助隨讀智力落后兒童預習新課,課堂上幫助他們完成課上的練習作業,課后幫助他們做到及時復習,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 (3)測查和評估智力落后隨班就讀兒童的學習效果 ,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 學習效果的測查評估是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測量調查,并依照測查所得的結果,對學生學習上所取得的成效作出價值判斷與解釋的過程.在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教學中,通過及時測查與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可以根據反饋信息有效調節和改進教學活動,提高隨班就讀教學質量。當前常用的測查手段有:標準化測驗、教師自編測驗和以課堂為基礎的觀察檢查。其中,教師自編測驗雖不夠標準化、客觀化,使用范圍有限,但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教學隨時進行。對智力落后隨班就讀兒童來說,教師需要經常了解其學習進展的情況和可能遇到的困難,以獲得反饋信息,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這就需要一種靈活的、簡便易行的測查方式,教師自編測驗無疑是首選的測查方式。用教師自編測試進行測查的流程如下:
> 根據教學大綱和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 分解教學目標,列出知識點的分析表(雙向細目表)
> 確定檢測的內容范圍、題目、題形、題量
> 編制測試題
> 進行測驗
> 得出測驗結果
> 利用自編測驗,既可以針對某一單元知識進行終結檢查,也可以只針對某些重點知識進行診斷性檢查。例如,語文中的字、詞測驗,數學中一位數除商二位數的計算等。通過及時測驗評估,了解兒童知識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設計下一步的教學內容計劃,確定教學策略,才能更好的提高教育質量。
> 三、做好智力落后隨班就讀兒童家長的工作
> 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僅*學校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指導和幫助家長對他們進行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使智力落后兒童在家里能夠得到生活技能訓練和教育。實際上,兒童在學校受到的教育,所學的知識,有時需要在家庭中去檢驗、練習和鞏固,特別是對于智力落后兒童來說,學會自理,學會生活也顯得優為重要,這足以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搞好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工作,是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心愿。作為學校要做好與家長的合作,教師可以嘗試從以下幾點入手:要理解家長,經常換位思考,經常站在家長角度考慮問題;要尊重家長,不要因殘疾生家長不具備或具備很少的教育知識和技能,就居高臨下的與家長談話;講話注意技巧,杜絕使用有傷家長自尊心的言辭;不要對家長的孩子進行消極評價,反映情況要客觀,要細致的幫助家長分析原因,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 四、智力落后兒童的教育安置
> 智力落后兒童最終走向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所學知識難度的增大,分流是必然趨勢。對這些隨讀生的未來安置,可以根據實際教育需要靈活調整,適當向職業教育和職前培訓延伸。對于學習文化知識確有困難,不能達到畢業要求的隨讀生要做好及時妥當的分流,為他們提供一定年限的職業教育或一定要求的職前培訓。例如,可以采用一定時間隨普通班學習文化知識,一定時間集中進行心理補償、行為矯正、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以及勞動技能訓練和職業教育。
> 總之,在隨班就讀班級,既要提高正常兒童的教學質量,又要兼顧殘疾兒童,在更高層次上,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這就對隨班就讀提出了更高要求。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相對正常兒童在學習上有共性,也有他們的特殊性,隨班就讀教學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又要兼顧其特殊方面。
> [參考文獻
> [1]華國棟主編 《隨班就讀教學》 華夏出版社 2000版
> [2]《隨班就讀還缺什么?》 中央教科所研究員 華國棟 《中國教育報》2003年5月2日第4版
> [3]吳淑美老師的融合教育網站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