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拢保谷?nbsp; 第四周培訓記錄——薄宏莉
強化
強化的種類
強化的方式
如何判斷什么是應該被強化的行為
強化物
一直以來每周五的講座都是田老師給我們講的,我就以為一直會由田老師為我們講下去。今天給我們講課的是薄老師,這下我注意到理論培訓已進入到跟實際操作相關的主題:強化。薄老師來講應該比田老師講更具體和有針對性,因為薄老師的工作和個案操作經驗是十幾年的,田老師就像教授,講的理論非常的好,未必能教好每個孩子。這也是她自己提到過的。呵呵??傊兄x星星雨全體老師全心全意為家長和老師們培訓。下面我就給大家總結在ABA理論中最核心的:強化。
一、強化
1、意義——ABA方法體系中的重要概念,DTT回合中的表現結果的環節,體現了行為訓練的基本理念(交往的愉快感)。正確理解強化的原則,熟練掌握強化的技巧,是訓練有效的關鍵。
2、概念——針對孩子的反應而預設的反應:給予強化/不給予強化。在這里薄老師著重講到“預設”二字,她說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反應給予孩子不同的反應,表現好給予獎勵(強化),不配合不給予獎勵(不強化)。但這需要我們提前準備好的,不能等孩子表現好了你再到處找強化物或還沒想出該獎勵什么比較好。
3、原理:
刺激(指令)——反應(R)——強化 刺激(指令)——反應(R1)——無強化 |
某種行為:適當——給予獎勵——該行為得到強化繼續出現;
某種行為:不適當——不予獎勵——該行為沒得到強化減少或消失。
薄老師在講到適當行為時說:包括自我刺激的行為也算是適當的,因為他沒有影響到他人的行為,像偉寶貝就是這樣。對于不適當的行為未強化,就可能減少或消失,適當行為增多,得到強化,適當行為也就會逐漸增多。這是強化的原理,如果不用心看再內化,還真悟不出來什么道理。
二、強化的種類:
根據強化的動力來源:1、外在強化(來自孩子以外的獎勵性刺激,如夸獎、實物等);2、內在強化(來自孩子本身的獎勵性刺激,如愿意、興趣、對社會規范/規則的自覺認可)。
注意:外在強化是手段,內在強化是目的。家長和老師要做到正強化匹配:把自己當作強化物,孩子一看見你就高興。內在強化是目的,就是讓孩子學會自我強化,自我控制。
三、強化的方式
?。?、正強化——通過給予獎勵性的刺激,促進正確行為反應的增長。
正強化的技巧:1、及時夸獎(僅限于初期訓練),當正確反應及時夸獎。2、判斷準確:強化的結果是孩子想要的。3、創造機會:做適當的行為的機會,讓他有機會得到獎勵。4、契約兌現(沒有附加條件):答應孩子的一定要給,無條件滿足,不能孩子只拿到強化物一下就提出許多問題。這不等于孩子得到了獎勵而是又多做了幾個課題。5、堅持原則:就是指在什么情況給予獎勵,什么情況下堅決不給。6、持之以恒:既然開始訓練了就要每天堅持,不能今天心情好我教教你,明天心情不好了隨便你干什么或要什么。7、說明原因:要對孩子講為什么會獎勵,為什么得到獎勵,堅持給孩子說明原因,孩子會明白只有配合好表現好才會給予獎勵。
正強化的意義——幫助孩子體驗到與人交往(如學習活動)的快樂。在這里薄老師講了一對父子,父親從來不笑,在給孩子上課時也不笑,即使是夸孩子做對了,給獎勵等都沒有笑容,孩子吃玩,再繼續做課題,都是一種表情在進行。致使于這個孩子也從來不笑,他沒感受并體驗到與人交流的快樂?;蛟S在孩子們心里這樣是正常的。當時聽到薄老師描述時在坐的家長和老師們都笑了,笑過后這個小故事給我們深深的反思,我們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如何來回應我們。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們做的不夠好。
?。?、負強化——當不正確反應出現時,出現孩子不喜歡的刺激物,當正確行為反應出現時,就移去孩子所不喜歡的刺激物。薄老師講負強化絕不等于懲罰,負強化的作用仍然是以期待正確反應為目的。
某種行為:A、錯誤/不適當——出現不喜歡的刺激物(如:媽媽離開,餅干拿走等)——該行為沒有增強減少或消失。
?。?、正確/適當——移去不喜歡的刺激物——該行為被增加繼續出現。
負強化的技巧:A、賞罰嚴明,B、貴在堅持,C、反復提醒(給予誘惑):媽媽離開是不愉快的刺激,有的孩子怕見不到媽媽而哭鬧,這時就要提醒表現好媽媽馬上回來,也有媽媽走了就忘了似的,這也需要提醒,配合好讓你找媽媽。D與正強化同時使用:讓孩子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不要讓孩子一看見你就不高興或是害怕你拿走他的東西。E、說明原因:要對孩子說明錯誤的結果或是對的結果。
負強化的的意義——幫助孩子建立是非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正、負強化的使用
?。?、制造正面效果和負面效果的反差。
?。?、使用原則:學習新東西時多使用正強化;鞏固已學會的東西時可以使用負強化。像掌握了卻不做可以使用負強化,但一定要多使用正強化。
四、如何判斷什么是應該被強化的行為
強化技巧是行為訓練的核心,被強化的必須是正確的行為,基本是“賞善不賞惡”,但在使用和操作時常常會混淆。以下兩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判斷。
?。?、從家長角度出發的思維方法:孩子的行為——是否應該鼓勵?是——給予獎勵,該行為受到強化,繼續出現;否:不給予獎勵該行為沒有受到強化,減少或消失。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的思維方法:我的行為——是否行到鼓勵?是——繼續出現,因為得到強化;否——減弱或消失,因為沒有得到強化。
五、強化物
?。?、概念——在DTT的操作中用來對孩子的正確反應進行獎勵的物品或活動。其特點是多樣性,即凡是對孩子能起到鼓勵性作用的事物都可能成為強化物。
?。?、強化物的種類:
?。垡患墢娀铮荨苯樱ㄩg接)與孩子的生理需求有關,如食物、物品、親撫、依戀物品等,也稱做:初級強化物“。
?。鄱墢娀铮荨蔀橐患墢娀镄盘柕氖挛?,它是在一定條件下習得的,是因為它們伴隨初級強化物的反復出現,而對孩子具有了強化的作用。二級強化物是社會性的。
二級強化物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社會性強化物—鼓勵/贊揚的表情和動作;
?。?、活動性強化物—中斷一下學習、玩孩子喜歡的游戲,聽音樂等;
?。?、象征性強化物—分數、紅花、硬幣、獎杯、獎狀等。錢本身沒有意義,通過努力得到錢,再用錢去換自己喜歡的物品中。錢也是象征性強化物。
?。?、內在性強化物—自豪感、完成一個課題后的成就感等。這也是最終培養的一種能力。
?。?、強化物的選擇——“具有鼓勵性”是選擇強化物的根本原則,具體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在你選擇的強化物是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不防評估一下) |
?。?、強化物的使用原則
A、一級強化物與二級強化物同時使用;
B、 二級強化物出現在一級強化物之前;(先對孩子說你做的好極了,真棒,然后再給獎勵)
C、 二級強化物逐步替代一級強化物;
D、避免過度強化。(要把握好度,不要讓孩子對強化物厭煩和飽和度太高,多了夠了不會有動機了。薄老師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是她的親身經歷,她說有個學生特別喜歡他電腦里的小游戲,每次進行課題時都能起到很好的強化作用,有天孩子媽媽說要拷一份放在家里給孩子看,結果,這個強化物再也不靈了,相信大家知道為啥,過度飽和讓孩子沒有學習的動機配合更不用說了,所以管理好控制好強化物很重要)。
注意! 如果你不注意以下警告,你的強化物很可能:“失靈”: ?。?、給孩子過多的一級強化物——“吃飽了” ?。?、強化物太單調而缺乏變化——“不好玩”
請你參考——以先后6次的強化物使用為例:
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強化物 |
一 塊 食 品 |
親撫擁抱 |
說“ 真棒“ |
一 塊食品 |
咯 吱 逗 樂 |
其他 |
相信你最知道如何使孩子開心;關鍵是用對了時機,還要多費:“心機”。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