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能力的教育和隨機轉換
模仿:
第一步:選擇第一個動作(常做的,喜歡的動作)比如:敲積木。通過無錯教學法教,達到90%即可以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選擇第二個動作(常用做的,熟悉的與第一個動作反差要大的)也是90%通過,進入到第三步。
第三步:隨機輪換(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輪換),在第三步中要注意的是A、輪換B、隨機C沒有任何無意識的提示(眼神、表情、語氣、小動作等),從一開始也不要。
課題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A是第一步,B是第二步。通過這個表來輪換隨機通過90%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但未通過就得從第一步開始教,連續達到五次正確,進入第二步教也達到連續五次正確,再進入輪換。反復如此。但統計的正確率應該是A和B兩塊的統計。
第四步:第三個動作
第五步:第三個動作和第一個動作,或第三個動作和第二動作的輪換。
第六步:第一、第二、第三步輪換。
輪換過關能提高孩子的辨別能力,否則很多孩子會迷糊。
在這里樊老師說廣泛練習是教孩子,隨機輪換是考孩子,就是測試孩子到底掌握的怎么樣。孩子對于一個物體有區分、區別、辨別的能力才能形成這個物體的概念。
這個方法對于孩子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看明白。并能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和實用。所有的理論別只看是一公式,只要在操作中運用到了就會頓然明白,其實很簡單,所以ABA操作性強的特點就在這里。其實在其他領域也是這樣子,理論永遠不能代替實踐,但實踐來自經驗。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