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會學習課程與訓練
(一)社會技能課程
兒童社會技能訓練以改善教室行為和交朋友能力訓練為主要課程。課程內容例舉如下:
Walker(1983)的社會技能課程包括:班級技能,如聽老師講課,遵照老師指示盡力去做事,遵守教室規則;基本互動技能;與人相處的技能;交朋友;應對技能。
日常生活社會技能課程,包括:會話與建立友誼的技能、與人相處的技能、解決問題的技能。相關課程訓練,還有松弛訓練、情緒管理、溝通技能訓練等課程。教學方法諸如有:直接教導、角色扮演、演劇、討論、說故事、提示、示范、演練、同儕管理法、自我教導法和增強、及結構式教學法等。結構式教學其實施步驟是:角色扮演→回饋→訓練的遷移,而每一步驟均由示范;演練與增強的過程,直到兒童養成社會技能或行為模式。
(二)同儕互動學習
指運用過動兒學習同儕的影響力,從與同儕社會互動與合作學習等經驗,學習適切的人際行為,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1.伙伴制度:對伙伴能給新來的兒童一種受歡迎的感覺,同時也可以給扮演助人角色的兒童必須的責任。
2.同儕模范或示范:經由模仿其正常的同儕所示范的正確的行為而改善。
3.同儕增強:讓其它的同獎賞其適當行為。
4.同儕忽視:讓同儕忽視兒童的不適當的行為,以促成其不適當的行為的減少。
5.積極同儕文化:經由同儕團體的互動而建立積極的次級文化。
6.合作學習:一種在教師的協助下,經由同儕互動的學習過程,一起工作,彼此協助,完成個人與團體的學習目標。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