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功能是什么? 孩子通過這種行為達到了什么目的?
鄭州瑞曼教育研究中心 冉晴
上個月中,我說到了孤獨癥兒童的問題行為的分類,及各個教育大家們對問題行為的不同的定義,這個月中,我就接著上次所闡述的內容往下說,這次闡述的重點是:孤獨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功能是什么?也就是說:孩子通過這種行為表達到了什么樣的目的?
當孩子出現一系列的行為問題時,如:不恰當的社會行為、自我刺激行為、自傷行為、不服從行為、破壞行為、攻擊行為、固執及刻板的行為、情緒問題等等。首先,我們要做的不是抓耳撓腮、愁眉苦臉,或是對孩子大打出手,再或是對孩子出現的種種行為不管不顧,我們要做的是應當去觀察,分析孩子出現這些問題行為的的時候通常在哪種環境下,是不是有特定的人物在場時才會出現這些行為,或者是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出現行為問題的次數明顯比其它情況下多,比如:在家庭環境中要比在學校出現問題行為的次數多;媽媽在的時候要比媽媽不在的時候出現問題行為的次數多。這些都是我們要學會去觀察、分析的。下面,我就以在環境中容易觸發的幾點因素羅列一下供大家參考。
1、在等待的時候 2、受到威脅的時候 3、被要求的時候 4、受到白挫折的時候 5、遭到忽視的時候
大家可以參考以上幾條,仔細的觀察分析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是在以上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問題行為。
說完孤獨癥兒童在環境中的觸發因素之后,我們再來說說這次要聊的重點:孤獨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功能是什么?
兒童的行為只是一種特別的傳達某種信息的手段,每種行為背后都有其意圖,也可以說是動機?;蛘哒f,每一種行為都有他極其復雜的功能,想要矯正孤獨癥兒童的問題行為,學會分析,判斷不同行為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孩子出現這些問題行為之后,達到了什么目的?
1、得到了注意,這是最常見的,之所以成為問題行為,就是他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2、逃避了你要求要做的事。防止不愉快或困難的情境出現。如:讓他坐凳子上,他一哭鬧,就不坐了,立馬抱住?;蛘咭蛔屗鲇柧毸涂?,一哭,一打滾,你就妥協了等等,這都屬于逃避。他一鬧,你本來堅持的東西就不再堅持了,這就是變化。給你的結果,為了逃避一件他感覺困難的事情或防止不愉快的事情,孩子常出現發脾氣、自傷、攻擊他人、破壞物品、故意做與指令相反的行為。
3、得到了實在的強化物,也就是“獲得”。獲得功能的行為常包括:發脾氣、自傷、攻擊他人、破壞物品、自我刺激及怪異的語言。
4、釋放/舒緩。當孤獨癥兒童感到一種壓力,缺乏安全感,引起緊張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自我刺激、固執刻板行為就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手段。
5、自我娛樂/自我滿足。孤獨癥兒童因為能力有限或其父母、老師沒有教他有意義的玩法,行為無法發展,處在一種玩弄身體(手、手指、嘴、嘴唇、唾液、生殖器官等)的原始水平狀態,這種原始的自我刺激行為,通過不斷的自我強化,成為他的一種自我滿足,自我娛樂,獲得快感的習慣方式。
6、感覺強迫。感知覺的異常引發了孤獨癥兒童很多的偏執行為,比如一拿到紙和筆就要不停的寫字,這種不得不做,不能停下來的行為是這種強迫觀念的釋放。
以上我所了解的,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如有說的不對或不到位之處,還請大家能批評指出,多提寶貴意見。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